putixin.com
首页
政策理论
一日一读
佛学讲记
佛学禅定
佛教心理
动态报道
佛教故事
连载专栏
 

 

佛学讲记
政策理论 文 学
动态报道 佛教心理学
介绍佛教 佛学禅定
介绍佛陀 佛教故事
人物介绍 生活的教育
幽默格言 海内外佛教
                    
 
释迦如来应化事迹 (20)

【清】永珊编 演莲译白

调伏二仙

因果经云。太子至阿罗逻所。太子问言。生死根本。云何断之。仙人答曰。持戒忍辱。修习禅定。有觉有观。得初禅。除觉观。定生入喜心。得二禅。舍喜心。得正念。具乐根。得三禅。除苦乐。得净念。入舍根。得四禅。获无想报。太子复问非想非非想。若言有我。我为有知。我为无知。我若无知。则同草木。我若有知。则有攀缘。既有攀缘。则有染著。故非解脱。汝以尽于粗结。而不自知细结犹存。以是之故。谓为究竟。细结滋长。复受下生。以此因故。非度彼岸。若能除我。及以我想。一切尽舍。是则名为真解脱也。仙人默然。心自思惟。太子所说。甚为微妙。于时太子。为求胜法。辞别而去。仙人白言。汝若成道。愿先度我。太子答言。善哉。次至迦兰所住之处。论议问答。亦复如是。太子即便辞去。仙人奉送。绝视方还。

【语体文】《因果经》上说:当时太子来到阿罗逻仙人住处,向仙人请教说:“生死根本,如何断之?”仙人答道:“欲断生死根本,必须持戒;离诸不善法,谦卑忍辱,于空闲处修习禅定。有觉有观得初禅;除觉观,定生入喜心,得二禅;舍喜心,持正念,生妙乐,得三禅;除苦乐,得净念,入舍根,得四禅,获无想报。”太子又问:“禅定境界达到非想非非想处,为有我呢?或是无我?若说无我,不应言非想非非想;若说有我,所谓这个‘我’是有知呢,或是无知?我若无知,则同木石;我若有知,则有攀缘;既有攀缘,就有染著;以有染著故,则非解脱。你等所修者,只不过断了粗的烦恼,而不知微细烦恼犹存;以为到此境界即为究竟,哪知微细烦恼逐渐滋长,仍脱不了轮回。所以这不能算为到达彼岸。必须断除我见我执,一切尽舍,才称得上真解脱。”众仙人听罢,默然无语,心自思惟:太子所说,甚为微妙,实为我等所不及。遂对太子说:“他日你若成道,愿先度我。”太子说:“很好!”于是太子为求胜法,辞别而去,渐次来到迦兰仙人住所。经过一番论议问答,太子知迦兰仙人所修之道亦非究竟,即便告辞前行。仙人心想着:“太子智慧,深妙奇特,如此难测!”不由得心生敬慕,合掌恭送,直待看不见了,才回到住处。

◇◇◇◇◇◇◇◇◇◇◇◇◇◇◇◇◇◇◇◇◇◇◇◇◇◇◇◇◇◇◇◇◇◇◇◇◇◇◇◇◇◇◇
六年苦行

普曜经云。尔时太子作是思惟。六年之中。示大勤苦精进之行。因是现行四禅。数出入息。令其意解。无想不念。无所希望。心无所倚。欲现世间。开化外学。若干品业。训诲诸天。示其罪福。外学异术。计死断绝。神无所生。或言有常。云无罪福。为分别说功福之报。现身口意。当行清净。日服一麻一麦。六年之中。修立难行勤苦之行。宿命不债。六年之中结跏趺坐。威仪进止。未当有缺。亦无覆盖。不避风雨。不起经行。大小便利。亦不屈伸。亦不倾侧。身不倚卧。春秋冬夏巍然端坐。值有众难。未曾举手。以自障蔽。诸根不乱。目不邪视。心不恐怖。鹊巢树上。抱卵哺雏。粪污其身。亦不弃去。天龙八部目自睹见。菩萨功勋。道德巍巍。来往其边。供养奉事。太子定坐六年。现勤苦行。教授开化天人。立之二乘。以是之故坐六年耳。成无上道广度众生。

【语体文】《普曜经》上说:当时太子心中想道:“为了开化外学,使他们认识大道并非从无益苦行中得;为了训诲诸天,使他们知道福慧庄严亦非侥幸轻易得来。所以,我必须以几年时间来实践大勤苦精进之行,示世间祸福因果。”于是,言出身随,六年之中修习禅定,身心清净,日食一麻一麦;威仪进止,皆与道合。无论严冬酷暑、暴雨狂风,太子总是巍然端坐,不动如山;无论遇到任何危难境界现前,太子始终保持诸根不乱,心不恐怖,目不邪视;树上鹊鸟筑巢,抱卵哺雏,粪污其身,太子亦不嫌弃。唯一心念道,所谓行人所不能行,忍人所不能忍。天龙八部见菩萨如是勤苦精进,功勋道德巍巍,无不欢喜赞叹,而来供养奉事。因此,太子六年修习苦行,感化了无数天人,也为将来成无上道、广度众生奠下坚固基础。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