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智慧乃出世无漏慧,
有别于世智
提要:
·证果亦是平常人,平常心并非世俗心
·修禅定人双眼有神,但证果还得断尽烦恼
·有定力能一目十行,有智慧能悟百法
·苦学聪明非定力,佛弟子不修禅定真可惜
·佛法智慧乃出世无漏慧,有别于世智
证果亦是平常人,平常心并非世俗心
连证阿罗汉果的人,也跟平常人一样,照样吃饭睡觉。所以禅宗有句话,“什么是禅?吃饭睡觉”。意思叫你不要有分别心,你吃饭尽管吃饭,睡觉尽管睡觉,只要不打妄想就是禅。阿罗汉没有烦恼,所以禅宗还有句话,“平常心最可贵”。我们不能错误地理解成:那也用不着修行了,我永远做个平常人。你这个平常并非那个平常,你必须在世俗的平常上提高提高再提高,提高到“啪”一下,你的心能普及一切,能有这个突出,里面的质量就不同了。
修禅定人双眼有神,但证果还得断尽烦恼
说得明白一点,阿罗汉跟普通人一样又不一样。阿罗汉庄严得很,你好好持好250条戒也庄严得很。阿罗汉两只眼睛很有神,因为有人看过1949年圆寂的阿迦曼尊者的照片,他是世界公认阿罗汉,他两只眼睛就与众不同。那么有人说我两只眼睛像两道光,那我也是阿罗汉了?不能根据这一点,要根据他证到的境界。阿罗汉有阿罗汉的境界,双眼有神有什么稀奇?你修修禅定也双眼有神。不同的就是阿罗汉没有烦恼,你有烦恼。你虽然有时候没有烦恼,但是一会儿烦恼又起来了,阿罗汉他烦恼不会起来的。
有定力能一目十行,有智慧能悟百法
所以开发了根本智以后,还是跟普通人一样,不同的仅仅是你悟不到的他能悟得到,你通不过的他能通得过。这个通得过不一定是指一座高山穿过去,是指智慧的境界通得过。一个法,你只能说一个法,你想说五个法,你还得准备五个法,开了根本智以后,一个法能说一百个法,因为他能够悟到一个法里边包含着无量法。等到有智慧的人讲出来,你会说:哎呀,我怎么想不到?区别就在这儿。
要开发根本的力量,首先要止住妄念,还要好好修观,这样子到后来身心就完全变掉了。举个例子“宗师一目十行”,就是看书能够一下子就看十行文字。能海上师的师父当年口传《大藏经》,他是背诵的,那当然不是普通人。这都是由定力开的智慧。
苦学聪明非定力,佛弟子不修禅定真可惜
一个有善根的佛弟子,凭他的苦学聪明,也能讲经说法。可这不是由定力所开的根本智,这是凭他的天赋以及苦学成就的,也不过是文字般若。打个比方叫隔靴搔痒,可没有真正搔到皮肤上去。所以不喜欢修禅定的人真可惜,可能过去世他也不喜欢修禅定,养成不喜欢的习气。所以我常说我要培养的不是佛学专家,而是培养修行人。戒能够持得起来好哇,但你没有定,开不出智慧的。
佛法智慧乃出世无漏慧,有别于世智
“佛法智慧乃出世无漏慧,有别于世智。”佛法的智慧跟世间上的智慧有区别的,佛法的智慧是出世法,是无漏智慧。无漏就是没有漏洞,只有无漏慧才能够圆满,有漏慧永远不会圆满。一个脸盆有了漏洞,即使水灌满了,一会儿又漏光了,这是假满,不是真满。假如面盆没有漏洞,你灌满了水一直是满的,它不变的。
从法义上解说,漏就是烦恼。有漏智慧,这个智慧里面本身有烦恼、有世俗知见。无漏智慧里面没有烦恼,世间上的名人、专家学问都很广博,如果他有一点傲慢,只能称这个人知识广博,可够不上佛法的智慧。即使他也会讲,可是他自己没有拿到。所以我常说,在智慧的词典里没有傲慢两个字。傲慢是烦恼,无漏智慧里面没有烦恼。你接受了无漏智慧,可是你起烦恼了,说明你还没有真正得到,没有证到。你把烦恼断掉了,越学越不傲慢了,这时你才真正得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