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文艺演出
(视频在线播放)

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佛学讲记
政策理论 文 学
动态报道 佛教心理学
介绍佛教 佛学禅定
介绍佛陀 佛教故事
人物介绍 生活的教育
幽默格言 海内外佛教

 

   上一页              下一页 
【佛教与社会】(41)           
 

朝向永恒的和平 ①

帝释天王第一次去见佛陀的时候,他问了佛陀一些问题,第一问题便是关于战争与和平。

他说人类、天神和其他众生都有一个愿望。他说他们的愿望便是:

“希望我们没有仇恨、没有暴力、没有怨敌、没有恶意地友善过活。”

但是帝释天王向佛陀说,虽然人类、天神和其他众生都有这个愿望,他们却充满仇恨、暴力、怨敌、恶意地过活。

每个人都希望能够和平地过活,没有仇恨、没有任何武器或商业的威胁、没有敌人、没有忧虑和悲伤、没有瞋恨,但是他们的生活却充满了这些事。为什么会这样?帝释天王问佛陀:

“尊者,是什么结束缚他们?”

佛陀回答:

“嫉妒结和悭吝结。”(摘自《觉悟之路网站》缅甸帕奥禅师)

佛 教 与 环 保

在今天,地球上的物种已越来越少,不仅如此,它们还在以更快的速度消失。如果我们不停止盲目的破坏,不对此加以保护,终有一天,会成为地球上的孤家寡人。当一切生物的末日来临时,人类的末日还会远吗?佛教所提倡的不杀生,正是基于对一切有情的慈悲。现代社会提倡人权,但佛教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了“众生权”。慈是给予众生安乐,悲是拔除众生痛苦。如果我们能以这样的慈悲之心对待一切众生,不仅要杜绝杀生的行为,更要积极地放生,护生。如果我们对动物都能付出爱心,自然就能对人类付出爱心,也就能为社会带来“我爱人人,人人爱我”的和乐景象。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慈与悲,就是爱心的升华,是对自然最有力的保护措施,也是实现人间净土的力量。(
                    (摘自《世界佛教论坛网站》 智文法师)

 

佛陀制止战争维护和平
的几则故事

(一)佛陀在世的时候,舍卫国的波斯匿王同摩竭陀国的阿阇世王,因互相疑忌,接连发生过几次战争,最后,波斯匿王战胜了,并且活捉到阿阇世王,心里非常欢喜。但是他对怎样处理阿阇世王这个问题感到困难。因此,他就带领阿阇世王到给孤独园去见释迦牟尼佛。波斯匿王对佛说,阿阇世王虽然暴虐好战,但是他的父亲同我很好,假使他能悔过自新,我也可以考虑放他回国。波斯匿王的谈话反映了他是主张宽大处理的。佛对波斯匿王这个意见除表示欢喜赞叹,并对他进行了以下开导:

战争是人类最痛苦的事情,使不可估量的财富受到损失,使许多宝贵的生命遭受牺牲。和平是人类最快乐的事情,不但保障人民的安全生活,而且促进国家的建设繁荣。不要战争,需要和平,这是人民的普遍呼声。你不应以战胜者自居,应以协商精神来恢复和平,维持和平!

波斯匿王听了佛的恳切开示,认识到战争是残杀人类的一件痛苦的事情,两国恢复和平是人民一致希求的乐事,因此,就决定放阿阇世王回国去。同时,好战的阿阇世王经过这次战败的严重教训,并受到佛陀的开导,一方面对佛陀的和解感到慈悲温暖,另一方面对波斯匿王也从此释嫌言好了。(摘自《新雨月刊》第41期 游有维)

佛陀的思想对当时印度社会的启示 第二节

佛陀的社会伦理道德思想 ⒂

1、耽于饮酒。

2、夜游(非时傍徨于街道,或者茶楼酒肆舞吧歌场)。

3、耽于妓乐。

4、耽于赌博。

5、结交恶友。

6、耽于怠情。

佛陀于此。一一详晰昭告其祸害,以示财产之保护和道德上所慎避。在《杂阿含经》中,佛陀还开示了王家之难、盗贼、水灾、火灾、自然消耗、低利不还、怨家破坏、劣子浪费八项消失财产之因缘,提醒世人应予防范,极其恳切。佛陀虽然告诫世人要注意家庭经济的计划开支,但也反对过分克己,不同意过低于自己收人的生活标准,以提倡中道生活为要。()(摘自《人间佛陀与原始佛教》弘学著)

   上一页              下一页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繁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