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的境界,完全消灭了贪瞋痴烦恼,
智慧觉悟圆满,观点完全正确,所以叫正观
提要:
·佛陀的境界,完全消灭了贪瞋痴烦恼,智慧觉悟圆满,观点完全正确,
所以叫正观
·教养孩子,只谈表扬鼓励不谈批评,培养了孩子的傲慢、固执、任性,
这就是片面、漏洞
·多少人手捧玫瑰花,眼望着月亮和星星,掉在了陷阱里
·月亮不是美国的圆,一味崇洋,就失去了自尊心、进取心、平等心
·提倡父亲跟儿子做朋友,父亲的教育就消失了
佛陀的境界,完全消灭了贪瞋痴烦恼,
智慧觉悟圆满,观点完全正确,所以叫正观
佛陀的境界是完全消灭了贪瞋痴烦恼的,是完全纠正了种种错见,达到了智慧觉悟圆满的境界,毫无漏洞,毫无偏差,所以他的观点是完全正确的,所以叫正观。
教养孩子,只谈表扬鼓励不谈批评,
培养了孩子的傲慢、固执、任性,这就是片面、漏洞
现在报纸上,很多文章都是挺好的,可是有些文章,觉悟高的人就有点看不进去,太无聊了。比如文艺新闻或者娱乐新闻,全是报导某个名星准备结婚了,某个演员离婚了,某个人么最近有了朋友。
在世俗生活里,有的文章确实讲得很好,可是从全面的观点来看,它也有漏洞,也是片面。举例来说,差不多教养孩子的文章都说对孩子要多鼓励,对孩子要理解,不要经常骂、经常打,否则对孩子的心理上会有伤害,在父母的鼓励下,孩子会提高得快。全是好话,可是有漏洞,即使我们承认这些话没错,至少应该承认它们有漏洞,讲得片面了。
只表扬不批评,只说好话,不指出孩子的缺点,能行吗?当这种片面发展了,出现了漏洞,许多父母就苦恼了:我表扬也表扬过了,鼓励也鼓励过了,表扬、鼓励的时候孩子好一点,但过一会儿呢,他们比调皮更调皮,搞得我没办法。常有这回事吧,这样子就平衡不起来了。
只表扬不批评,那么培养了孩子种种不好的个性,种种不好的心态。最普遍的,他听惯了好话,听不惯批评了,一听到批评的话他就受不了,培养了他的娇气、傲慢、固执、任性、放纵,等发展到这个程度,谁也管不了他了,所以父母就苦恼了。可是这些文章,谁来解决他们的苦恼呢?
多少人手捧玫瑰花,
眼望着月亮和星星,掉在了陷阱里
再打个比方,你鼓励人“你要往前走啊”,这话没错,可是也应该提醒这个人,你头脑要冷静,前面的路要看看清楚,前面有陷阱,你不能够掉在陷阱里。从前我看到上海《新民晚报》上登了一幅漫画,天上有月亮、星星,地上有个年轻人,抬头看着月亮和星星,手里捧着一束玫瑰花,脸上喜气洋洋,仰着头往前走,可是他的前面是个陷阱。这幅漫画很有意思,多少年轻人捧着玫瑰花掉在陷阱里,因为他只看到天上的明月和星星。
月亮不是美国的圆,一味崇洋,
就失去了自尊心、进取心、平等心
再举个例子,现在很多人特别喜欢学外国,总认为外国什么都是好的,哪有这回事?外国人也是众生啊。还不如我年轻时候听到的一句话,“月亮不是美国的圆。”对这种崇洋心理,我是极为反感,这样人就失去了自尊心,失去了进取心,也失去了平等心。
提倡父亲跟儿子做朋友,父亲的教育就消失了
这种崇洋心态一扩展,外国人的一些做法逐渐在中国的家庭里也出现了,比如外国人主张,父亲要跟儿子做朋友。从好的方面说,能够更进一步了解儿子,更利于沟通,可是父亲跟儿子做朋友,父亲就消失了,朋友之间最多是互相帮助帮助,不大会教育的,这就是世间好话里出现的漏洞。
还是我们中国人古时候说的对,“养不教,父之过”,你既然把儿子生下来,能够不对他进行教育吗?当然这个教育要说清楚,这是指好的教育而不是坏的教育。你即使要跟儿子以朋友的关系来沟通,你也不能提倡,也不能说出来,你心里自己把握就可以了,父亲不能失去父亲的身份。
又联想到,我家里几个孩子从小长到大,一般邻居都说我们家孩子挺好的。他们的妈妈说了一句话,“这三个孩子,从小看见他爸爸就怕。”因为怕才变好,不怕能变好吗?当然了,这首先要维持个原则,父亲要能够做好的榜样,给儿女一个好的教育,而不是封建社会蛮不讲理、粗暴地对待子女,那种教育方式是错误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