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时的互存关系是否就是因果关系?
问:什么是同时的互存关系?
答:举一个简单例子来说明。如师生关系:有老师则有学生,有学生则有老师,无老师则不成其为学生,无学生则不成其为老师。这是同时的互相依存的关系。
问:什么是异时的互存关系?
答:如种子和芽的关系:因为过去先有了种子,所以今天才能有芽生;也因为今天有芽生,过去的种子才名叫种子,这是异时的互相依存的关系。从另一方面看,种子灭的时候也正是芽生的时候,芽生的时候也正是种子灭的时候,在这里,芽和种子的生与灭现象又是同时的互存关系。总之,无论其为同时或异时,一切现象(法)必然是在某种互相依存的关系中存在的。没有任何一个现象可以说是绝待(绝对)的存在。
问:异时的互存关系是否就是因果关系?
答:照佛教的说法,所谓互存关系,都是因果关系。从异时的互存关系来说,种子是因,芽是果,这是异时因果。从同时的互存关系来说,如以老师为主,则老师是因,学生是果;如以学生为主,则学生是因,老师是果,这是同时因果。这当然是简单地举例,其实因果关系是极其错综复杂的。从这一个角度看,这样的因产生这样的果;从另一个角度看,同是这个因会产生另外的果。如某甲,从师生关系看,他是乙的老师;从父子关系看,他是丙的父亲;从夫妻的关系看,他是丁的丈夫。以甲为因,则乙丙丁和其余一切都是果,由此而看出一因多果;以其余一切为因,则甲是果,由此而看出多因一果。实际上,没有绝待的因,也就没有绝待的果。世界就是这样由时间上无数的异时连续的因果关系,与空间上无数的互相依存关系组织的无限的网。
问:听说北京西山佛牙舍利塔,砖上和露盘上刻有经文,
都是讲缘起的教义的,是吗?
答:是的。那是辽代建的塔。砖上刻着一首缘起偈(偈,是偈陀Gatha的简称,意思就是诗或颂):
诸法因缘生,缘谢法还灭,
吾师大沙门,常作如是说。
露盘上刻的是这首偈的梵文。其实,不只是这座塔,古代佛塔一般都刻着这首偈当作舍利供奉。因为佛说过“见缘起即见法,见法即见佛。”所以这首偈被称为法身舍利偈。这也是说明缘起教义在佛教中的重要地位。缅甸近年拆修一座古塔,砖上也刻着这首偈的巴利文:
Ye Dhamma Hetuppabhava,Tesam Hetum Tathagato aha。
Tesam Ca Yo nirodho,Evamvadi Mahasamano。
问:缘起偈是谁作的?
答:是佛的弟子阿说示(Assaji,最初五比丘之一,意译是“马胜”)说出的。有一天马胜比丘在托钵行乞的时候,遇见了婆罗门大学者舍利弗。舍利弗看见他容貌威仪,不同常人,便问他向谁学道,教义如何。马胜比丘便说出了这首偈,舍利弗听了很欢喜,回去向目犍连说了,两个人便一起归依了佛。这首偈我国有几种译文,偈中“吾师大沙门”,是指释迦牟尼,沙门(Samana),简单地意译就是出家修道者。当时婆罗门教之外各教派的出家修道者都称为沙门。
问:在当时各教派中,缘起论是不是佛教特有的教义?
答:是的。佛经中说缘起有十一个意义:(1)无作者义,(2)有因生义,(3)离有情义,(4)依他起义,(5)无动作义,(6)性无常义,(7)刹那灭义,(8)因果相续无间断义,(9)种种因果品类别义,(10)因果更互相符顺义,(11)因果决定无杂乱义。这些意义都是不同于其他教派的教义的。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