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首页 > 海内外佛教 > 佛学问答

佛学问答 (一九六

有关菩提道次第所出问题解答

一九〇问:精进于身心生起之法?②

答:三,应知生精进之达缘有二。摄菩提道次第要义略说:(一)虽见能修善法而不行,由念有暇而作推缓,或为庸常事等所映蔽。此之对治:当思已得人身速当坏灭,或堕恶趣,后难得此妙善之身(修此详如前);贪着庸常事之对治:应思正法,是出生现后无边喜乐之因,无义戏论及掉举等诸散乱事,是能失坏现世之大利,及引发后世无义众苦之所依,应断灭之。第二达缘:念我何能修彼之怯弱心理。对果而言,佛之功德无边故,念我不能得。此之对治:念昔诸佛,亦非最初即得甚高之道,亦唯如我于道渐次上进而成佛。佛亦说:诸较我极为下劣者,亦当成佛。我若不舍精进,何故不得成佛。对因而言,以方便须舍手足等无量难行故,念我不能行。此之对治:须知施身命等,彼时如身见尚炽,即不应施舍,若至舍身如舍菜叶(此对具大悲证空性菩萨而言),无所困难时,始可舍也。对时而言,彼以佛须经无边生死,而念于尔时,我被生死苦所损恼而生怯弱。此之对治:念以菩萨断罪故,则苦不生。以坚固通达生死无有自性如幻故,则于心无苦。以身心增广安乐,虽住世间,无所厌事。如是思已,而断怯弱(以上为菩提道次第所说精进达缘)。

四,精进所依之顺缘有四:(一)胜解力:乃于应行应止生起意乐,为精进之基。(二)坚固力:又称我慢力,三慢乃尊自爱心,似我慢借用慢名。1、业慢(亦称事慢),谓自修之道全不依赖他人,自独立为之。如布施当行虽他人能助,而愿一己担当,故不为外境所挠夺。有此担当,故非做到究竟不止。2、功能慢,乃于凡俗,有慢生起悲悯,而激起舍我其谁之雄心,非为彼劣我胜。3、烦恼慢,谓于一切时中,我不为烦恼所役,而烦恼为我所役。若不具此三慢,如行布施,中途微怠,拟请他人代作(事慢对治此),凡事中辍,感等流果,皆不得究竟(养成中辍之习,影响后世,遇事中辍)。(三)欢喜力:菩提道次第说:“如婴儿戏,无辍无厌,而行精进。”应思惟此因,决定得善果,无过染为殊胜安乐果之因。(四)舍力:菩提道次第说:“以勤精进,身心疲劳,疲劳苏息,仍无间而行也。”舍力乃行精进之方便,疲劳须苏息,然不可断缺。其进锐者其退速,为防此弊,应如骆驼行沙漠中,不急不徐。(完)

(摘自《灭除心暗曼殊意光论》郭和卿著述)

超度对亡者有多大帮助?
能超度到极乐吗?

问:对于已故之人,佛教的诵经超度对他们有多大帮助?又如亡故千百年的祖先,若后世儿孙诵经回向给他们,对他们有什么意义?超度能否将亡人度到极乐世界?

答:将亡者直接超度到西方极乐世界的难度比较大。一般来说,超度可以起到改变处境的作用。比如,本来要堕落地狱五百年,超度后,减少到五十年,或者转投于畜生道,乃至人道、天道。又如,本来要投身为人,经超度,生到天道。具体效果如何,由超度者的能力等诸多因素决定。就像我们请人介绍工作,能不能如愿,也要看所托之人是否有能力帮你办事,是否用心帮你办事。所以,效果是因人而宜,不可一概而论。

(济群法师)

问:佛教是不是只关心来世?

惟贤法师答:此种说法是非常错误的。来世是今世的继续,今世是前世的来世。三世是一个相对的观念,代表生命流转的过程。佛教所关心的是一切生命流转过程和部分众生从流转中解脱升华的特殊过程。那种只考虑今世利益而不考虑影响未来善恶结果、只考虑今世苦乐处境而不追溯前世因缘的认知,是种见树不见林的局部观念。世俗观念的阶段性和支离破碎性便表现在这类问题上。佛教来世的幸福并非一种虚幻的追求,而是建立在今世的道德行为上的造福行为。这种行为是利己利众行为,本身立足于现实,有利于自己及社会的今世见效行为,这种行为就是菩萨行。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繁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