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佛学讲记
政策理论 文 学
动态报道 佛教心理学
介绍佛教 佛学禅定
介绍佛陀 佛教故事
人物介绍 生活的教育
幽默格言 海内外佛教
【律海十门】

首页 > 佛学讲记 > 高洁大行

高洁大行因相门第二(48-7) (总第384)

───────────────────────

成就别解脱戒体之十一支颂

能海上师编集 傅味琴浅说 (2004.9.14)

不要以烦恼心专门找人家的错,也不要因为这个众生难度,就随他去

提要:

  • 如慈母爱子,时时刻刻念着众生,这就是不舍一众生

  • 凡是来学法的人,都要教育好、培养好,不能放任不管

  • 只有学生不要老师,老师不会不要学生

  • 别人不要你,你还是要他,暂时度不了他,发愿以后度

  • 不要以烦恼心专门找人家的错,也不要因为这个众生难度,就随他去

如慈母爱子,时时刻刻念着众生,
这就是不舍一众生

这就说明我是什么心态?心不光是挂在要来的人身上,心还挂在还没来的人身上。什么叫没有来的人身上?我这两天,天天在想离开的两个同学,总希望她们有一天回来。(众笑)这就叫“不舍一众生”,像一个妈那样:乖孩子也是我的孩子,调皮孩子也是我的孩子。

凡是来学法的人,都要教育好、培养好,
不能放任不管

既然有这么一颗心,不舍一众生,那么你不舍他,你干什么?当然要给他教育好、培养好。要对他教育好、培养好,你能够对他的坏习气、坏脾气,随他去吗?你对他的这种坏习气、坏脾气放任,随他去,“我已经说了几遍了,他不听就算了。”你随他去,就是放任他,那么他到你这儿来,做你学生也好,做你徒弟也好,做你同学也好,他就白做了。

只有学生不要老师,老师不会不要学生

从前咱们有这么一个同学,脾气实在坏,而且也难改,他经常来跟我诉苦:“同学们都不要我了。”有时候还说:“傅老师,你也不要我了。”我说:“我不要你,我找你谈话干什么?”现在这个同学也已经离开了老师同学,那可不是我不要他,是他不要我了。

别人不要你,你还是要他,暂时度不了他,
发愿以后度

一个发菩提心的人至少要做到:别人不要你,你还是要他。暂时没办法度他,那么好好发愿,以后度他。如果你真正要行菩萨道的话,那还要提高,非但他不要你,你仍然要他,而且要做到:他逃走了,你拼命地追,非追到不可。而且你追的时候,愿力广大的话,好比神通广大,他飞到天上你追到天上,他下海去你追下海,他做鸟你也变鸟,他做鱼你也变鱼,非追到不可。

所以我是底牌翻给你们看,你们这些学生的通讯址都在我这里,今天我叫作没时间,有时间我到你家里来找你。(众笑)

不要以烦恼心专门找人家的错,
也不要因为这个众生难度,就随他去

所以“不伺他非不放任”,度众生就应该这样。为什么又要叫我们不伺他非,又要叫我们不放任,这不是有矛盾吗?一会儿又叫我放松他,一会儿又叫我去抓住他,这个尺寸真难。“不伺他非”,是指你的烦恼;“不放任”,是指你的菩提心。不要以自己的烦恼专门去找人家的差错,也不要因为这个众生难度,就随他去,那样有伤菩提心。

好,今天讲到这里。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繁體中文

高洁大行因相门第二

不具精严律仪戒 摄善无成他方惧 施戒忍进次第兴 戒度性戒十善体 静虑缘缺得复失 双运般若但言论 自行不能全六度 别余善法多苦集 临阵无兵工无器 饶益有情何所依 持声闻律舍劣心 摄善悲怀饶益行 具足律仪戒因缘 此中分别十一支 菩萨如如善串习 利生无障佛加许 不顾过去诸欲境 厌弃在家荆刺林 轮王宝位如草秽 不乐未来诸欲境 天魔王宫虎豹穴 意乐清净无依住 不乐现在诸欲境 国王长者利养尊 反吐不食不尝味 在家对境舍贪着 出家永弃不少遗 四者身心乐远离 依止律仪喜足生 独处静居堪寂味 行想慎观颠倒境 五者言思习清净 虽处杂众不染纷 偶一失调能速知 深见过患猛利悔 六者自尊不轻蔑 自许凡夫下劣辈 闻诸菩萨难行事 猛勇勤修令渐能 七者调柔观己过 不伺他非不放任 悲心补救无损恼 令彼舍恶发菩提 八者堪忍他方害 骂辱捶打刀杖侵 正观安忍远八风 渐能三门获清净 九者诸行不放逸 过去违犯如法悔 未来应理谛思行 现在刻刻正念知 如律行住猛心誓 不生毁犯善依止 十者进行依轨则 不为名闻扬自善 不行覆藏勇露罪 少欲少求无忧恼 知足常满用节省 堪忍寒热饥渴苦 求谋不遂无尤怨 诸根调柔动履和 安静不掉不随境 威仪闲雅无急躁 如理治心跏趺定 十一净命善护防 远离矫诈五邪命 能少防护不满足 语言作意清净藏 自行严恪不轻恕 善引徒众净戒入 大小违犯无覆藏 轨则净命善安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