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0、鹌鹑与白鹰(续)
 罗睺罗告诉缚悉底关于一位才智过人,又有言语天份的懵祗沙比丘。他同时也是一个很有才华的诗人,曾作了几首偈颂来赞美佛、法、僧。佛陀对他的诗偈也甚为欣赏。最初加入僧团的时候,懵祗沙是在舍卫城外依止尼拘律树伽毗比丘的。尼拘律树伽毗去世后,懵祗沙便前来祗园精舍。一天,他与阿难陀在外面乞食时,懵祗沙告诉阿难陀他心中很是困恼,并希望阿难陀可以给他辅助。原来懵祗沙对几位前来精舍供食的少妇,心中起了非份之想。阿难陀很明白,像懵祗沙这样的一个文人雅士,是很容易为美色动摇的,于是,阿难陀刻意利用懵祗沙对美感的敏锐,来引领他用美的角度去看转迷成悟的大道,使他不再执迷于障碍修行的刹那娇艳。阿难陀教他如何用觉察之光照亮所有法的空性与无常。依着阿难陀的指示去做,懵祗沙终于成了他感官的主人。有感于这次的经验,懵祗沙写了一首僧众日后都耳熟能详的诗:  披上袈娑后,  我仍像水牛盼食般,  追逐欲望。  自觉惭愧!  大将之子,  擅于箭术,  竟能冲出  千军之重围。  安住专念中,  就是美女当前,  也不会被征服。  我追随的世尊  如太阳之光。  在此道上宁静漫步  欲念全消。  成了自己感官的主人,  我平步前行。  虽遇无数障难  却动摇不得我的平稳。  由于懵祗沙天赋才华,他有时不免会自视清高、漠视他人。幸而他勤修专念,所以能够自知骄慢的生起。就这个主题,他也作了一首偈:  乔达摩的门徒,  降伏你们的傲慢!  恃骄之道  只会导致苦恼。  掩藏我慢的人  正步向地狱,  一如那个趾高气扬的,  全无两样。  倒不如以平和的心  寻找幸福。  修习专念  实践三学。  要得真正成功  必先降伏骄慢。  又由于懵祗沙的彻视深察,他已因超越烦恼的障碍而有了很大的变化。舍利弗尊者也证明懵祗已证得‘不还’的果位。他开悟那天,作了一首诗以表达对佛陀的感激:  沉醉少年梦  我四处游荡,  穿越郊野和市井,  直至得遇佛陀!  以纯粹的慈悲,  佛陀与我分享妙法。  信念苏醒  我披上袈娑。  住于察觉中,  身心专注,  感恩觉者  我才得证三学!  光明的种子  世尊广植四方。  众生沉沦黑暗,  他给我们引见大道  四圣谛、  八正道、  平和、喜悦与自在。  他的言教深奥,  一生无咎清高,  他巧导众生解脱。  此恩此德难图报!  在一次特别为年轻比丘举办的教坛上,舍利弗尊者以懵祗沙比丘为例。他告诉学僧们,在懵祗沙修行的初期,他遇到很多心境上的困扰。幸而他对修行的坚定,使他把这些境界降伏,证得真慧。因此,舍利弗告诉这班年青僧人,“千万不要堕入任何心理不平衡的状况之内,不论是自悲还是自大。如果修行正确的专念,你便能够察觉得到心内和身外的一切活动,而不会容易被困于其中。学会怎样把持六根,就是在大道上进展的至妙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