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感官接触——智慧的泉源 ③
痛苦生起时别不理
疼痛的因是什么?它是扎入脚底的刺或碎片,痛感断断续续。每次疼痛生起时,你便稍作检查,但未看到碎片,于是就不理它。不久,它又再痛,你便再看一眼。
当痛苦生起时,你必须注意它,别不理。每次疼痛生起,你就注意到:“嗯!刺还在那里。”每回疼痛生起,也会生起必须拔除那根刺的想法。若不将它取出,只会变得更痛,疼痛一再复发,直到你无时无刻不想着取出刺为止。最后终于受不住了,你决心一劳永逸,将刺取出──因为它会痛!
在修行上的努力也必须如此,无论哪边会痛或哪里有摩擦,都必须探究。勇敢地面对问题,除掉那根刺,把它拔出来。一旦心有所贪著,就必须注意,当深入观察时,你就会如实地觉知它、看到它并体会它。
但我们的修行必须坚定与持续,即所谓的勤精进──向前不断地精进。例如,当你的脚感觉不适时,必须提醒自己把刺拔出来,并努力不懈。同样的,当痛苦在心中生起时,我们必须坚持将烦恼从根拔除,彻底斩断它们。只要一直保持坚定的决心,最后烦恼一定会屈服,并被消除。
觉知生的运作,也不要落入生中
因此,关于乐与苦,我们应该怎么做?一切法都是有因而生,因若消失,果便消失。只要我们不贪爱或执著,仿佛它并不存在,苦便不会生起。苦因有[1]而生起,以有为缘而有生;取[2]则是造成苦的先决条件[3]。
只要发觉苦,就深入观察它,深入观察当下,观察自己的心与身。当苦生起时,问你自己:“为什么有苦?”立即观察。当乐生起时:“乐生起的因是什么?”每当这些事出现时都要警觉,乐与苦都是由执取生起。
以前的修行人就以这种方式看自己的心,只有生与灭,并无常住的实体。他们从各个角度思维,发现心根本没什么,没有任何东西是稳定的;只有生与灭、灭与生,无固定不变的事物。无论走路或坐着,都如此看事情,无论看什么都只有苦,一切东西都如此。犹如刚从熔炉锻造出来的大铁球,每个地方都是滚烫的。若触摸,顶部是烫的,两侧也是烫的,整个铁球都是烫的,无一处是凉的。
若不深思这些事物,对它们便一无所知。我们必须清楚地看见,切莫生出事物,也不要落入生中,要觉知生的运作。那么如“哦!我受不了那个人,他搞砸一切”的想法便不会再生起,或“我好喜欢某某”也不会再生起,剩下的只是世俗的好恶标准。我们必须使用它来与别人沟通,但内心必须是空的,这便是圣住[4]。我们必须以此为目标如法修行,莫陷入疑惑中。
在投入修行之前,我问自己:“佛陀的教法就在眼前,适合每个人,但为什么只有少数人能依教奉行,而其他人则不能呢?或有人只有三分钟热度,然后很快就放弃了;或有人虽未放弃,但是却心猿意马,无法全心投入。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此,我下定决心:“好!我将尽形寿,全心全意,彻底遵从佛陀的教导,于此生达到觉悟。因为若不如此,我终将在苦海中沉沦。无论需要承受多少苦难,我都要放下万缘,精进用功,永不懈怠,否则疑惑将一直纠缠着我。”
如此思维后,我便认真地修行,无论多么困难,依然勇往直前。我将一生看成一天,丝毫不敢懈怠。“我将谨遵佛陀的教导,依循佛法而了知──这痴迷的世间为何会如此之苦。”我想明了,也想精通教法,因此我朝向法修习。
顶多只能依赖老师百分之五十
出家行者需要放弃多少世俗的生活呢?若我们终生出家,就意味着放弃一切,所有世人享受的事──色、声、香、味与触,都要完全抛开,但仍经验它们。因此,修行者必须少量知足,并保持离染。无论说话、吃饭或做任何事,都必须很容易满足:吃得简单、睡得简单、住得简单。你愈如此修行,就愈容易获得满足,你将能看透自己的心。
法是各自的──唯有自己了解,就是说你得亲自去修行。在解脱道上,你顶多只能依赖老师百分之五十而已。即使我今天给你们的教导也是完全无用的,它值得聆听,但若你只因我如此说而相信,你就不会正确地使用它;若完全相信我,你就是傻瓜。把我的教导用在自己的修行上,用眼睛与心去看,亲自去做,这会更有用,更能尝到法味。
所以,佛陀不详说修行的成果,因为它无法以言语传达。就如试着为天生的盲人描述不同的颜色:“它是鲜黄色。”那是不会有什么效果的。
佛陀将它拉回到个人身上──你必须自己清楚地看见。若能清楚地看见,心里就会有清楚的证明,无论行、住、坐、卧,都将不再疑惑。即使别人说:“你的修行是错的。”你都不会动摇,因为你已亲自证明。
译注:
[1]有:指存在的过程。有的泰文翻译phop是阿姜查的听众熟悉的词汇,它通常被理解为“轮回的领域”。阿姜查于此处对该词的用法并未依惯例,更强调实用的一面。
[2]取:执取、执著。取是十二缘起的第九支,指执著于所对之境。
[3]十二支缘起的顺序依次为无明、行、识、名色、六处、触、受、爱、取、有、生、老死。
[4]圣住是指圣者证入果定。依导向证入果定的观智不同,分为三种:一、空解脱——通过观照无我而证入果定;二、无相解脱——通过观照无常而证入果定;三、无愿解脱——通过观照苦而证入果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