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佛学讲记
政策理论 文 学
动态报道 佛教心理学
介绍佛教 佛学禅定
介绍佛陀 佛教故事
人物介绍 生活的教育
幽默格言 海内外佛教
       

关于这颗心(101)
      ——戒·定·慧

[泰]  阿姜查著  赖隆彦译

 

一出生就注定死亡

佛陀说:

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

诸行指的是身与心,它们是无常与不稳定的,存在之后就会消失,有生就有灭,不过每个人却都希望它们是永恒的,这是很愚蠢的。看看呼吸,有进就有出,那是它的本质,它必须如此。入息与出息必须轮替,一定要有变化。

诸行通过变化而存在,你无法阻止它。试想,你能吐气而不吸气吗?这样的感觉会好吗?或你能只吸气而不吐气吗?我们希望事物永恒,但办不到,那是不可能的。一旦吸进来,就一定得呼出去,当它出去后,又会再回来,那很自然,不是吗?

出生之后,我们就会变老,然后死亡,这是再自然与正常不过的。那是因为诸行已完成它们的工作,入息与出息如此轮替,所以人类今日才能依然存在这里。

我们一出生,就注定要死亡,生和死是同一件事。就如一棵树,有根就有枝,你无法只有其中一个而无另一个。看到人们对死亡如此哀伤与惶恐,对于出生则兴高采烈,会觉得有点好笑,没人能看清楚这点。

我认为若你真的想哭,最好是在有人出生时哭。生即死,死即生;枝即根,根即枝。若你一定要哭,就对着根哭,对着生哭。仔细看:若没有生,就不会死。你能了解这点吗?

不要太担心,只要想:“法尔如是。”这是你的工作,你的职责。现在没人能帮你,你的家庭与财产也帮不上忙,唯一能帮你的就是正知。

因此,别再犹豫了。放下,抛开一切!

世上找不到平静之处,除非回到真正的家

即使你放不下,每件事仍会渐渐离你而去。你能看见全身各部位都在悄悄地衰退吗?看看头发,当你年轻时,是多么乌黑亮丽,现在已脱落,它正在消逝。过去你有明亮的双眸,而今逐渐衰弱,你的视线变得模糊不清。当时间一到,你的器官就开始离开,因为这不是它们的家。

当你幼年时,牙齿健康而坚固,现在它们摇摇欲坠,可能你早已装上假牙。你的眼、耳、鼻与舌等都在试图离开,因为这不是它们的家。你无法打造一个永远健康的 家,你只能短暂停留,然后就必须离开。好比房客,以衰弱的眼睛,注视他那间简陋的小房子,他的牙齿不再坚固,眼睛不再明亮,身体已不再健康,所有东西都在离开。

因此,你无须担心任何事,因为这并非你真正的家,它只是个暂时的避难所。既然来到这世上,就应思维它的本质,每件事都正在准备离开。看看你的身体,有什么还保持着它的原样吗?皮肤仍如过去吗?头发呢?它们都不同了,不是吗?

所有的东西都到哪里去了呢?这是事物的本质,它就是如此。当时间一到,诸行就会各行其道。在这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值得信赖——它只是混乱、麻烦、欢乐与痛苦无尽的循环,永无平静。

当没有真正的家时,我们就如漫无目标的旅人四处漂泊,在一处短暂停留后,就再度启程。除非回到我们真正的家,否则不会感到自在,就如离乡的旅人,只有回到家时,他才能真正感到放松与平静。

在这世上,无法找到真正平静的地方。无论贫穷或富有、成人或小孩,都得不到平静;不止教育程度低的人没有平静,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也是如此。任何地方都没有平静,那是世间的本质。不只财产很少的人痛苦,财产很多的人也同样痛苦,无论男女老少,每个人都痛苦。年老苦,年轻苦,富有苦,贫穷也苦——一切皆苦。

只要还未见到实相,我们就仍未回家

当你如此思维时,就会看见无常与苦。事物为何会无常与苦呢?因为它们都是无我的。

包括你这生病的身体与觉知病痛的心,都称为“法”。凡是无形的思想、感受与认识,都称为“名法”;受病痛所苦的身体则称为“色法”,物质与非物质都是“法”。

因此,我们与法同在,我们活在法中,我们就是法。其实,根本找不到一个自我,只有法持续生灭。每个刹那我们都在出生与死亡,法尔如是。

关于世尊,我们应如此想,只要他的说法有多真实,他就有多值得尊敬。即使从未修行,只要我们看见事物的实相,就看见他教导的法。反之,虽然我们知道教法,并加以研究与修行,但只要还未见到实相,我们就仍未回家。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繁體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