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佛学讲记
政策理论 文 学
动态报道 佛教心理学
介绍佛教 佛学禅定
介绍佛陀 佛教故事
人物介绍 生活的教育
幽默格言 海内外佛教
   上一页             下一页
 

《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三 灭业障品第五

──“劝请功德”的讲解(44-1) (总第289)

───────────────────────────────────

傅味琴讲于开化文殊院 2007年5月12日

没有菩提心的人,即使他认为自己
在从事菩萨事业,这个菩萨事业也已经变了样

本次提要:

  ■ 如果你只有菩提心,却没有从事菩萨事业,那你只有一个发心功德,不可
   能亲证到佛的境界的
  ■ 菩萨种种的广大行,你现在一时做不到,可以“渐渐小小行”
  ■ 没有菩提心的人,即使他认为自己在从事菩萨事业,这个菩萨事业也已经
   变了样
  ■ 如果好心里带有个人的欲望,这就不清净,也不是菩萨法,菩萨法是离欲的
  ■ 想在社会上做出菩萨事业来,那是不可能的


如果你只有菩提心,却没有从事菩萨事业,
那你只有一个发心功德,不可能亲证到佛的境界的

昨天我们讲了“不舍菩萨业”,今天讲“不离菩提心”。菩提心跟菩萨业实际上是不可分割的。如果你只有菩提心,而没有从事菩萨事业,那你只有一个发心功德,是不可能亲证到佛的境界的,这个功德就不圆满。比如你发心到文殊院来听法,这个发心很好。可是你一直不来听法,始终停留在发心功德上,那怎么修行成就?

菩萨种种的广大行,你现在一时做不到,
可以“渐渐小小行”

所以发了菩提心,就要行菩萨道。有人一听到行菩萨道吓坏了,因为菩萨种种的广大行他现在做不到。不要求你一下子做到呀,经书上说,可以“渐渐小小行”,一点一点逐渐做起来,慢慢就能做到了。

没有菩提心的人,即使他认为自己在从事菩萨事业,
这个菩萨事业也已经变了样

我们这儿干的就是菩萨事业,来这儿的同学,要把种种菩萨法一点一点学起来。有人不想度众生,只想自己修,说:“我在世俗环境里太忙了、太烦了,谁知道到这儿了还是忙,最好大家都别忙了,小住同学一个也别来,咱们几个人关起门来修。”这还叫行菩萨道吗?

还有的人口头上发菩提心,其实是一心为自己,叫他去帮厨,他说,“我现在要唸经。”经唸完了,叫他去劈柴,他说,“我现在要修禅定。”老师在讲法,派他去干一件事情,他不去, 说:“我是来听法的!”这都是自私狭隘、只知为自己的自私心。没有菩提心的人,即使他认为自己在从事菩萨事业,这个菩萨事业也已经变了样。

如果好心里带有个人的欲望,这就不清净,
也不是菩萨法,菩萨法是离欲的

世间上人做好事,如果他的好心里带有个人的欲望,就不清净,就不是菩萨法,菩萨法是离欲的。

有人说:“我办工厂,不是因为我有贪心,我是为了赚钱去供养三宝。”其实这样做仍然是世间法,何况开厂赚钱本身就是为了追求利润。受了这种思想的影响,很多佛弟子都跑到社会上去赚钱了。从前赵朴初就大声疾呼: “佛门第一是培养人才,第二是培养人才,第三还是培养人才。”可见今天佛门多么缺乏人才!现在佛门普遍都是寺院很大,里边却没有几个人,佛教的发展可不是靠房子,只有人才会度众生。

想在社会上做出菩萨事业来,那是不可能的

总希望那些在社会上忙发财的佛弟子快快醒过来,到佛门里来发展菩萨事业。想在社会上做出菩萨事业来,那是不可能的。

报上报道,北方有户人家,天天免费招待到他家吃饭的人。他们不赚钱,可是赚了很多人,他们的朋友特别多,不光没钱的人来吃饭,有些有钱人也慕名去那里吃饭。这种精神很感动人啊,也算是做好事,因此受到了很多人的赞叹。

可是从佛法的角度来看,这不能叫菩萨事业。你做好事,如果能教育人家向你学习,也去做好事,这就对啦。如果只是每天供应别人免费吃饭,这到底有多大意义呢?那些白吃饭的人,可没有学习你的精神,也回去免费供应。

再说,如果人家不以你为榜样,反而靠在你背上,那么你辛辛苦苦供养人家一辈子,有什么意思呢?还会导致不好的后果。比如头一次他来,可能很受感动,因为他从来没有见过这种事。慢慢地,心态变了,“今天的菜没有前两天好嘛,你们既然做好事,怎么对我这么怠慢啊?”感激的心没有了,反而觉得他在你这儿享福是应该的。最后会弄得大家都不肯做好事了,因为好心没好报。而且如果供应的饭菜是纯素的,谁来啊?难免要杀鸡、杀鸭、杀鱼,这就造了恶业了。

   上一页             下一页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繁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