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佛学讲记
政策理论 文 学
动态报道 佛教心理学
介绍佛教 佛学禅定
介绍佛陀 佛教故事
人物介绍 生活的教育
幽默格言 海内外佛教
   上一页             下一页
 

《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三 灭业障品第五

──“劝请功德”的讲解(99-8) (总第663)

───────────────────────────────────

傅味琴讲于开化文殊院 2008年12月17日

心在释迦佛那里才叫信佛,
心在股票上叫信股票

本次提要:

  ■ 好缘是亲家,会变坏缘;坏缘是冤家,会变好缘,所以要修冤亲平等
  ■ 对世俗的感情浓厚,对老师的感情就淡薄了
  ■ 别小看了世俗上的一切,世俗上的一切迷惑性很强
  ■ 心在释迦佛那里才叫信佛,心在股票上叫信股票
  ■ 先亲近善士,才有资格听闻正法
  ■ 把佛法作为精神安慰,当故事来听听,这不是真正的信佛教

 

好缘是亲家,会变坏缘;
坏缘是冤家,会变好缘,所以要修冤亲平等

缘要变,好缘会变坏缘,坏缘也会变好缘,所以释迦佛告诉我们要冤亲平等。可是人的头脑里,亲家就是亲家,冤家就是冤家,怎么能平等呢?今天给你们讲了这些话就容易理解,好缘是亲家,会变坏缘;坏缘是冤家,也会变好缘。

对世俗的感情浓厚,对老师的感情就淡薄了

举一件事情,每个地方我的学生都很多,有许多都是老学生了,有些地方,老同学还经常在相聚。这一次当然也通知他们来了,可是那里的同学来了没有啊?什么原因?被世俗上的一切迷掉了,连来看看老师、来老师面前听一次法,也懒得要命。对世俗的感情特别浓厚,放不下,对老师的感情特别淡薄。

我们初到湖北的时候,他们一大车的人来了,来过一次再也不来了。我们去开化,又是一大批人,来过一次,再也不来了。名义上是来看看老师,实际上是因为这是个新地方,来参观参观,旅游旅游。

别小看了世俗上的一切,
世俗上的一切迷惑性很强

这里边的原因,一个是感情问题,一个是放不放得下的问题,这还是觉悟和迷的问题。别小看了世俗上的一切,世俗上的一切迷惑性很强,力量很大,要不然众生为什么会无始以来,一直在流转生死,始终醒不过来。

心在释迦佛那里才叫信佛,
心在股票上叫信股票

上海的老同学最近经常有碰头,我为了希望他们来,特地叫主持的同学给他们开导开导,“你们十多年,没有来看老师一面,老师可天天在想着你们。也许你们过去不知道老师在什么地方,今天老师来通知你了,你总该去看老师一面吧。”还开导他们:“你们都是信佛的,怎么叫信佛?心要在释迦佛那里才叫信佛,心在股票上叫信股票。皈依是什么意思?是皈投依靠。皈投,妈妈的怀抱对孩子来说,最温暖、最安全。投呢?投入进去。我们佛弟子应该投到释迦佛的怀抱里,这是最温暖、最安全的地方。你今天皈向何处、投到哪里去了?”

先亲近善士,才有资格听闻正法

你是皈依佛的啊,皈依佛了以后,应该亲近善士、听闻正法、如理作意、法随法行。你要听闻正法,这排在第二位,第一位是亲近善士。你做到了亲近善士,用不着你要求,马上给你听闻正法。比如你们来这儿亲近善士了,一清早我就下来给你们讲法,你们自然就能听闻正法,这才对啊。你不亲近善士,有资格听法吗?假如我坚持这个原则,不亲近善士的人就没有资格听闻正法。因为你第一步都做不到,无论从师生关系,从听法的程序来说,师总是排在第一位的。

把佛法作为精神安慰,
当故事来听听,这不是真正的信佛教

从前我也糊涂了,只是好心,想使每个人都听点法,就把讲法的录音给他们听,结果有些人一直到老太太了,动不动就说:“老师啊,我现在要回去了。”我总是说:“好好好。”可是再了解了解,“你家里有事啊?”“家里倒没事,就是我小孙子四点钟要回来。”“哦,是不是你家里没人,要你接小孙子?”“不是不是,他爸爸会来接的。”“那你干嘛现在回去了?”“我到这个时候,不看见小孙子,心里也不舒服,习惯了习惯了。”那么我老师算什么?只好排在小孙子的后面,算小小孙子啊。可见得这不是真正地信佛教,是来拿东西的,至少拿到一点精神上安慰,来求加持保佑的。

那么为什么不喜欢到别的地方听法,偏要到我这儿来听?也是来拿东西的,“傅老师讲法好听,像是艺术欣赏,又讲故事又讲笑话,挺风趣幽默的。”哦,原来是听浦东说书的。对法不恭敬,要好好纠正纠正这种态度。

   上一页             下一页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繁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