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佛学讲记
政策理论 文 学
动态报道 佛教心理学
介绍佛教 佛学禅定
介绍佛陀 佛教故事
人物介绍 生活的教育
幽默格言 海内外佛教
   上一页               下一页
【介绍佛教】(106)  
  佛教能正确地对待一切事物,并已圆满地具足了各式各样的自我解脱,这不同于求感应或祈祷的宗教。
佛教能够带给人类什么利益 ⒇

什么利益 (二)

昨晚我讲解了佛教为人类带来人间与天界的快乐。今晚我应当讲解如何培育定以修习心清净。为什么要培育定?因为佛陀说:“诸比丘,你们应当培育定,因为有定力的心能够如实知见诸法。”而且,《清净道论》也说智慧的近因是定。再者,只有通过智慧我们才能证悟至乐的涅盘及断除一切烦恼。

在此,我应当先为你们讲解安般念,这是佛陀所教的四十种止禅业处之一。

佛陀于《大念处经》中教导安般念的修行方法。佛陀于经中说:

“诸比丘,在此教法里,有比丘前往森林,往树下,往空闲处。结跏趺坐,正直其身,安住正念于业处。他正念而入息,正念而出息。

一、入息长时,他觉知:“我入息长”;出息长时,他觉知:“我出息长”。

二、入息短时,他觉知:“我入息短”;出息短时,他觉知:“我出息短”。

三、“我觉知息之全身而入息”,他如此修行;“我觉知息之全身而出息”,他如此修行。

四、“我静止息之身行而入息”,他如此修行;“我静止息之身行而出息”,他如此修行。

开始修行时,先以舒适的姿势坐着,然后尝试觉知经由鼻孔而进出身体的气息(呼吸时的鼻息);你应能在鼻子的正下方(人中),或鼻孔出口处周围的某一点感觉到气息的进出。不要跟随气息进入体内或出到体外,只应在气息扫过及接触上嘴唇上方或鼻孔周围的某一点觉知气息。如果跟随气息进出,你将无法成就禅定。反之,如果只是在气息与皮肤接触最明显的一点(上嘴唇上方或鼻孔出口处周围:左或右鼻孔边缘、或两鼻孔之间)觉知气息,你将能培育及成就禅定。(摘自《菩提资粮》帕奥禅师)

◎◎◎◎◎◎◎◎◎◎◎◎◎◎◎◎◎◎◎◎◎◎◎◎◎◎◎◎◎◎◎◎◎◎◎◎◎◎◎

佛教的人生观 ⑨

二、人

根据《大毗婆沙论》的解释,人是“止息”的意思,因为在六趣之中,能够止息烦恼恶乱意念的,莫过于人,因此,人名为止息。

人,忍的意思。这是说,人对于世间的违顺之情,能够逆来顺受,因此名为忍。所以人所住的世界称“娑婆”,也就是“堪忍”的意思。表示娑婆世界苦乐参半,人安住其中,还有能力忍受生活。

人生在世,每个人的际遇都不尽相同,甚至容貌、思想、行为、寿命、福乐等果报也都不一样,这是由于各人过去所造的业因不同所致。

如《业报差别经》说:憍慢放逸,不礼敬三宝的人,受出生卑贱人家的果报;为人挚诚不欺,不说人长短是非的人,则受口气香洁、身心安乐,人所爱敬称誉的果报;能够结缘广施、柔和谦恭、礼敬三宝的人,则受出生富贵之家的果报。可见福祸贫富的果报,完全是依每个人的善恶业而决定。

经上说,人有三事胜于诸天,即勇猛、忆念、梵行,因此,人是成佛的先导。经上又说“得人身如爪上泥,失人身如大地土”,“一失人身,万劫不复”,“人身难得,如优昙花”,再再说明人身的可贵,所以我们应该把握人身,精进于佛道的完成。

三、阿修罗

阿修罗是“非天”的意思,这是因为阿修罗以其果报殊胜,邻次于诸天,却不同于诸天,故称阿修罗。

根据《长阿含经》说:阿修罗之女端正貌美,其男多丑陋。

(摘自《佛教文集》 星云法师)

   上一页               下一页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繁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