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介绍佛陀】(99)
佛陀对世间知识的态度 ②

佛陀说过:“弟兄啊!从久远劫以来,你们可曾遭逢丧失父母之痛、丧失子女之痛、丧失兄弟姐妹之痛?你可曾失去了一切所挚爱的?可曾畏惧于疾病?这久远劫以来,你们尝遍了丧失父母、子女、兄弟姐妹之痛。尝到失去所挚爱的一切,尝到疾病的缠绕,和不如意相伴随,这一路下来,你们不知道流了多少眼泪──匆匆忙忙的从生到死、从死到生,所流过的眼泪比四海的海水还要多。”《增一阿含经》

这是佛陀为轮回所作的开示。他只重视一件事,就是指点人类解脱于苦的道路。

佛陀为何要对弟子们这么说呢?为何佛陀不直接解决问题呢?这世界是否永恒或将要终结了呢?这些问题或许会令人兴奋或激发某些人的好奇心。但是,处理这些问题并不能使人类离苦得乐。佛陀抛开这些没有意义的问题,因为解决这些问题的知识,不能给人类带来幸福。(摘自《佛教徒的信仰是什么》达摩难陀法师 编著)

◇◇◇◇◇◇◇◇◇◇◇◇◇◇◇◇◇◇◇◇◇◇◇◇◇◇◇◇◇◇◇◇◇◇◇◇◇◇◇◇

佛陀:幸福的泉源 ①

断言佛陀的哲学思想除了痛苦和苦难之外,别无他物,这也意味着佛陀本身也痛苦和不快乐。悖离真相,莫甚于此。身为一个完全觉悟者,佛陀已经完全解脱了世间的痛苦,不管处于任何境遇,他都过着全然地满足与快乐的生活;对于别人,他所给的也是除了快乐之外别无他物。

佛陀永远都快乐。

有一次,当他正睡在阿拉维的牛道旁,一个由树上飘落的干叶所形成的床榻上时,王子哈达卡正巧漫步路过。当他见到佛陀,便问道:“尊贵的长者,您睡得快乐吗?”

佛陀回答:“是的,年轻人,我睡得很好。我是这世界上睡得快乐的人之一。”

经此一答,哈达卡便问,“这么一个寒冷的秋夜、飘雪的季节;牛蹄使得道路崎岖不平,床榻上的树叶微薄,树上残叶凋零,寒风四起,而您衣衫褴褛。如何能睡得快乐呢?”

佛陀答道:“一个在家人或他的孩子,睡在一个备有枕头被单的柔软床榻舒适的房子里;然而,感官享乐的欲望之火,可能在他内心燃烧着。如此,受制于欲望之热,他就睡在不幸里。一位成佛的人已经熄灭了他所有的欲望──将欲望摧毁、根除、并永远的断绝;就像一棵断了树干的棕榈树一样,新叶无法再生长。欲望不存于佛陀,也不会自他的身心内生起。佛陀是一位阿罗汉,阿罗汉总是睡得快乐。”常都会自然地说出:“喔,快乐!喔,快乐!”(摘自《觉悟之路网站》葛印卡)

◎◎◎◎◎◎◎◎◎◎◎◎◎◎◎◎◎◎◎◎◎◎◎◎◎◎◎◎◎◎◎◎◎◎◎◎◎◎◎◎◎◎◎◎
佛陀死后还存在吗?⑤

 

佛陀:“现在,阿诺楼陀你自己看,既然如来不能没有色、受、想、行、识而存在,你还能说:这位崇高尊贵的佛如何如何吗?你还能有下面四个问题提出吗?”

佛陀:“如来死后存在吗?如来死后不存在吗?如来生前存在而死后不存在?如来死后既存在又不存在?”

阿诺:“不是的,世尊。”

佛陀:“很好,阿诺楼陀,以前和现在我都是这样说:唯有苦谛和苦灭才是真理。”(完)(摘自《佛陀的启示》 顾法严译)

◇◇◇◇◇◇◇◇◇◇◇◇◇◇◇◇◇◇◇◇◇◇◇◇◇◇◇◇◇◇◇◇◇◇◇◇◇◇◇◇
圆 寂 ⒆

于是世尊又和大众比丘说道:

“比丘们啊!也许有些比丘对佛、法、僧、道、或是戒律还有所怀疑,有所不解。比丘们啊!你们可以随意发问,不要等到后来懊悔说:‘我们的师尊那时还与我们同在,而我们却没有把所有的问题问他(一个明白)。’”

他说了这些话后,比丘们都默不作声。

世尊又一而再,再而三的和大家说:

“比丘们啊!也许有些比丘对于佛、法、僧、道或是戒律有所怀疑,有所不解。比丘们啊!你们可以随意发问,不要等到后来懊悔说:‘我们的师尊那时还与我们同在,而我们却没有把所有的问题问他(一个明白)。’”

第三次比丘们仍然默不作声。(摘自《原始佛典选译》亨利著 顾法严译)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繁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