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1:老师,您经常讲“愉快就是良药,坚持就是胜利,生活就是磨练”,你说的这三句话,我们都觉得实践中很容易持得起来,但你说这是佛法,它是从佛法哪个地方来的呢?佛经中好像没有,但修行上还蛮有帮助的,不知老师怎么提炼出来的?
师:这三句话,世间法、出世间法全都通用。我们修的是佛法,但是不离世间法。尤其我们现在都是居士,天天要跟亲戚朋友、社会上的人打交道,所以不要太清高了,还是放低一些为好。太清高了,人家看你害怕,你看人家也不习惯。说到底现在我们还是世俗上的人。出家人,比丘比丘尼是另外一回事,拿我们来说,只要不犯五戒就可以,如果用比较高的要求来要求我们,那是不合适的。
为什么道理?拿比丘来说,居士对他们都很恭敬,如果我们这些人使社会上人对我们很恭敬,那就有距离。修行不要修在面上,要修在心里。如果修在面上,很难度众生。实际上,我们居士度众生方便,而出家人呢是把居士的要求再提高,是这样的关系。
你们今天带来了那些人,你跟他们合得来,所以带得来啊。如果跟社会上人合不来,那就带不过来了。
高,不是高高在上,高是发菩提心,度众生。你不到众生那里去,你怎么度他呢?众生看见你好像跟他不一样,他就避开了。居士度众生容易,就容易在大家都是世俗上人。世俗上人就要以世俗上人去度他。
还有一种,如果一个社会上人到庙里去参观,听了法,他就信佛了。那么出家人要用法度众生,在家人要用爱护众生来度众生。
不是从前有句话嘛,焦裕禄“满胸怀装着全兰考人民,唯独没有自己”。焦裕禄尚且做到了,我们佛弟子更应该要做到。人与人相见,不管是亲戚、朋友、邻居,你先为他想,你关心别人,你就是他的亲人,你不关心他,你就是他的邻居。所以修菩萨法,就是要关心一切众生。这是我们居士应该要做到的。不关心,起不了感情作用。起不了感情作用,你就不能度他。
佛为什么对居士要求很宽,受五戒就可以了?因为我们在社会上,要求太高了,做不到。还有你受五戒,你容易跟世俗人合起来。像出家人250条戒,他可以从法上来教育众生,成为一个善知识,但是跟世俗人的关系还是我们比较近。这就是说我们作为居士,要发挥我们居士的作用。大家再谈谈。
问2:修行的状态,一会儿修起来就有了,一会儿又没了,怎么个保持法?
师:去除不欢喜,就是欢喜。你不肯去除掉不欢喜,你欢喜都出不来,你还保持什么呢?愉快就是良药,愉快就是我们修行人的良药,能治烦恼。一个人高兴了就没有烦恼。
问:那怎么样高兴呢?
师:高兴,高就是菩提心,把菩提心兴起来了,你就高兴了。老是想自己,为自己辛苦,追求种种,那是高兴不起来的。
高兴、愉快不是建立在有上,是建立在空上。空掉烦恼就是高兴。起烦恼,你为自己着想,你这样起烦恼还是比较普通,你为我所起烦恼,那就多了,而且严重。譬如说,我的家产、我的儿子、我的女儿、我的丈夫,那就多了。不管是你的亲人还是谁,说到底你们还是两个人,他不可能跟你一模一样,他有他的想法,他有他的爱好,他有他的追求。所以在社会上你要度众生,你要跟他走。跟他走了,他就对你发欢喜心了,他就会跟你走。
问3:哪里可以受三归五戒?
师:要到比丘那里去,如果千里无僧,一个居士是善知识,你也可以在他那里受,要求是千里无僧,就是一千里之内没有出家人。
还有这个比丘要是清净的比丘,不清净,你得到的戒也不清净,就好比一个母亲血里有毒,生下来的孩子,血里也不干净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