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有定力的人行菩萨道,才是菩提大道
·把戒定慧架空了,留下一个自得其乐
·不要执有,也不要执空
·能得到大般若的智慧是无上福报
·定中开点智慧,境界就不同
·要在生活中修定力,以定力在生活中得开悟
·空中缘生就是有,有乃性空就是空
·佛说的法句句讲实际
有定力的人行菩萨道,才是菩提大道
你们昨天太累了,今天四点多才修禅定,明天是不是可以再早一点。禅定要下功夫,没有定力,无论什么法门都是空谈。一切皆在定力中成就,定力中证果,定力中断习气,就是行菩萨道还要有定力。没有定力的人行菩萨道,这是办世间事业;有定力的人行菩萨道,才是菩提大道。成佛是在禅定中成,往生他方净土也要一心不乱。从智慧上讲,离开了文字般若,什么也没有;从成就上讲,离开禅定什么也没有。
把戒定慧架空了,留下一个自得其乐 戒是为定打基础,一个人如果不犯戒,就用不着戒,就因为咱们所做的事情跟戒有抵触,所以需要戒。大迦叶就不持戒,因为他无持无犯。如果持戒的人在拼命起烦恼,持戒的人在造恶业,这个戒起什么作用呢?戒也架空了,定也架空了,慧也架空了,留下个自得其乐。
不要执有,也不要执空
戒要知道戒性空,定要知道定性空,慧要知道一切法性空,否则不能成就。我们虽然形象上什么都有,但实际上什么都空。比如说释迦佛涅槃了,阿罗汉弟子照样个个非常悲哀,这是否算执着呢?这不能算执着,为什么?他们不是为自己。空是要空自己,空不能空掉菩提心。他们是为众生悲哀。假如说释迦佛涅槃时,弟子们悲痛万分,从此消极涣散,那就错了。第一错,执着一个有,第二错,执着一个空,空跟有都执着。
能得到大般若的智慧是无上福报
所以能遇能海上师大般若宗法流,这是非常大的福报。大般若都是讲证果成道的道理,一切的密义全在大般若里。但是咱们因为水平不够,在经典里看不出如来的密义,这非常可惜。但是你如果能在文字上理解法义,深入经藏,在修行上能有体会,就能得到人们常说的开智慧。光靠禅定开智慧,这是上根上器的人。一般人就得深入经藏,每天修持,把念诵跟禅定结合起来才能开智慧。
定中开点智慧,境界就不同
一心禅传到中国后,摄持的应该是上根上智的众生。后来禅宗普及了,各种根器的人都参禅,那也好嘛,可惜的是由于根机不够,法义都搞不懂,即使你一门深入,仅仅根机转利一些,有所心得体会,仅是一点一滴的有悟,而真正佛法的奥义仍然是不懂,就算理论上能懂,但是禅定功夫跟不上,一心禅高高在上,没有梯子可上去,你根机又不利,没有全面的基础,转变根机也不容易,即使有所悟也是个理悟,理悟不能了生死。证悟才能成就,什么叫证悟?证悟就是开悟,开悟属于证悟,证悟就是禅定中的开智慧。理论上容易通达,这是理悟,开智慧是开的根本智,根本智不是文字上的般若智慧,一定要修观照般若,观照般若是定。当我们在定中开一点点智慧,境界就不同。
要在生活中修定力,以定力在生活中得开悟
所以理论要跟实践结合,实践就是你能做到,我们常说,修行要在生活里修,禅宗最主张这句话,可是生活里怎么修啊?生活中没有定力,只是累积生活经验,这怎么能了生死?修行要在生活中修,真正要了生死要在生活中修定力,以定力在生活中去开悟。这种道理不能差一点点,差一点点路就长了,而且一切不能有所求,一求就错。一切都无所求,但是无所求,又不等于说什么都没有,什么都像是虚无缥缈似的。
空中缘生就是有,有乃性空就是空
空怎么修呢?空要在有的基础上修。没有有就没有空,空跟有本来就不矛盾。可是有人执着理论就强调有,有人执着境界就强调空。实际上,“不二法门”这句话就说清楚了。空中缘生就是有,有即性空就是空。说得玄妙一点,什么“非空非有,亦空亦有”,太玄了,搞得人觉得挺稀奇,挺好玩,抓不着头。这种话说说可以,可不能掉进迷宫里去,可以作为一个思维去理解,去研究,真正修行要实际,不能玄乎其玄地将某些句子翻来覆去地自我陶醉,那是非常可怕的。
佛说的法句句讲实际
佛讲的法,如果我们能懂的话,每一部经句句实际。比如说:“所有十方世界中”,完全科学实际,“十方世界”那不是实际吗?“我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都是实际的话,哪有“非贪亦贪,贪而不贪,不贪而贪”,搞得人头昏脑胀。就好比你一口饭一口菜嚼在嘴巴里,嚼烂了就可以吞下去了,哪有一天到晚贪好味道,嚼了20分钟还不肯吞下去?不吞下去,肚子会饱吗?所以理论再好,你不讲实际,一辈子空忙。如果被烦恼拖过去了,就下三恶道。修行可不是嘴巴修,最最重要就是修戒定慧。你戒定慧修好了,即使不证果,你也不会下三恶道,这是释迦佛打包票的。今天时间关系,咱们讲到这儿。(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