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佛学讲记
政策理论 文 学
动态报道 佛教心理学
介绍佛教 佛学禅定
介绍佛陀 佛教故事
人物介绍 生活的教育
幽默格言 海内外佛教
   

要想修行,越年轻越好、越快越好

─────────────────────────────────

傅味琴在福鼎见小住同学 2012.7.1

师:这次我在上海因为身体不好,临时把上海的讲法都取消了,身体养好了,就来到了崇教寺。崇教寺有个特点,空气特别好,气候凉爽,特别适合避暑。缺点就是假如经常下雨,容易潮湿,秋冬天气比较冷一点,年轻人无所谓,我就怕冷。你们在崇教寺住了两个月,如果想去别的地方,可以到太湖去,太湖空间比较大。

你们如果能参加常住就比较好,参加常住就有了保障,一个是修行上的保障,可以整天搞修行,还有一个是生活上有保障。我们现在生活不错的,就是缺少人,听起来我这儿人很多,但是几个地方一分配,就没多少人了。现在禅修期间,崇教寺能聚集这么多人,都是临时从各个道场调过去的。

你最年轻是吧?

男:对对,21岁。

师:21岁差不多,(众笑)还比我提早一年进佛门。(众笑)这个年龄来修行好,30岁再来,浪费的时间就太多了,越是老越是修行困难,身体也吃不消,脑子也记不住了。

如今佛门里有的观点不大对,比如从前有个人,她有个老师是台湾的,这个老师劝她:“你要像我这样,退休了,家里一切都安顿好了,然后去修行,那就没有牵挂了。”照他这个观点,都要到60岁才来修行,那还修啥啊?应该把修行作为人生第一件大事来抓。

我们汉地,没有结婚就来修行、出家的还算是好的,一般都是结了婚以后再出家,人们称为半路出家。佛门好的地方就不一样。有些人羡慕人家法学得多,都想去那儿学法。法是要人去修的,你这个人行吗?人家是从小送到庙里去,从小就在佛教的修行里薰陶的,基础非常雄厚啊,世俗念头很少的。你去了,请到一个很高的法,你修不起来又起什么作用呢?

现在人们的观点是:天天念就叫修,念了也都不求懂的,以为只要念,就是功德无量,既没有闻也没有思也没有修,成了空架子。

所以你们要想修行,越年轻越好,越快越好,一结婚就有了拖后腿的力量,在家修行障碍特别多。

我虽然也是在家居士,但是我是发心要出家的,虽然出家出不成,但是我出家的这个心是长期不退的。我的行动也是从早到晚都在庙里,吃饭也在庙里,到了晚上才回家。就算我结婚以后,也是这个样子,家里的事我都不管的,白天要么到庙里,要么到公园里去修禅定,一坐下去就要坐5个小时。就是在家里我也忙着搞法,比如整理笔记。现在的人在家修行,哪能像我这样。他们想在家修行,这是空想,在家里是修不好的。

丁:这个同学说:“我在家一直想找一个因缘找一个好的老师,只是一直没有机会,这次给我碰上了,我一定要牢牢地抓住。”

师:我们找到的老师只有一个,就是能海上师,我讲的法全是讲解能海上师的话,能海上师的法是非常圆满的。

女1:我想求老师给我法,让我开智慧,让我走上修行的路。

师:佛讲过一句话:要解脱还是要靠自己。开智慧也是要靠自己,没有法的基础,智慧是开不了的。

末法时期众生懒得不得了,专门想钻空子,听说加持有力量,就求老师给我加持加持,开开智慧。加持的力量不长久的,一会儿就没了,老师总不见得一天到晚给你念经加持。比如从前能海上师的师父跟他说:“近慈寺的小和尚念经念得可好了。”可是能海上师听不到,师父一只手按在他的头顶上,给他加持,他马上听到了,手一拿掉又听不到了。就是起这么点作用,好比帮帮忙,能海上师还是一个修行很好、很有基础的人。所以你们一切要以法以主,人如果起作用也要靠法,没有法随便什么人都不起作用。

王:我也是老同学了,这两年也想发心出来修行,可是身体不太好,现在每年请5个月的假出来修行。那次我问了一下王老师,他说像我这种身体不太适合常住,体力有点儿跟不上,他说要不你就小住。

师:小住随来随去,缺点就是修行的火力接不上,多了一些外界干扰。举条件反射的例子,条件反射形成了,你千万不要干扰它,干扰它就是破坏它。什么叫干扰呢?巴甫洛夫做了个实验,狗条件反射形成了,一直在滴口水,突然门一开,开门的声音对狗是个心理的刺激,狗的口水就停下来了。这就等于说,家里的一切,对你已经形成了条件反射的修行是个破坏的刺激力量,小住吃亏就吃亏在这一点上。但是家里有困难,或者是自己生病,那么就随来随去。等身体好了,最好还是发心常住。

身体生病,能不能看好,就看医生治病的方法对不对路,如果你碰到一个医生很对路,可能比名医还有办法。现在要挂一个名医的号真苦呀,半夜里要去排队,挂不挂得上还是个问题。苏州的华医生就叫我不必去挂号,到他家里来看,有两个好处,一个免了挂号的麻烦,一个他能定定心心,细细地看,在医院里,后面还有那么多人排队,他不可能给你这么细看的。

学法也是同样的道理,我跟清定上师学法,得到好处也是在清定上师空的时候,那么他教得就详细了。等到清定上师周围的人多了,他要照顾别人了,就没时间再教得这么细了。所以你们要找善知识,你找名望高的,有利有弊。利呢,他水平高,弊呢,你拿不到什么东西的,他没时间应付你啊。

所以要找善知识,一是要这个人是真正善知识,他有修行经验,再一个,最好这个善知识徒弟不多,那个时候你就占便宜了。现在人不是这样想的,他们是看这位善知识弟子多不多,弟子越多名望越高,人越挤我偏要挤进去。

蔡:我们就先这样,让老师休息了。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繁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