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佛学讲记
政策理论 文 学
动态报道 佛教心理学
介绍佛教 佛学禅定
介绍佛陀 佛教故事
人物介绍 生活的教育
幽默格言 海内外佛教
                  

【律海十门】

制戒缘起十义门第一(19-5) (总第79)

───────────────────────

归敬请戒缘起之十义颂解
能海上师编集 傅味琴浅说 ( 2002.6.13)

僧团里要令大众欢喜,
令大众安乐,依戒修,即能正法久住

提要:
 ·摄取于僧即组成僧团,在僧团里要令大众欢喜,令大众安乐
 ·戒能使未信者信,信者信心增长,难调伏者得以戒调伏,惭愧的人依戒忏悔,  亦能心安
 ·戒能断现有的烦恼,能断未来的烦恼,依戒修,即能正法久住
 ·没有戒,没有修持,没有僧团,写书的人也不能使正法久住

摄取于僧即组成僧团,
在僧团里要令大众欢喜,令大众安乐

制戒有十个意义。“一摄取于僧”,度众生不仅仅是要把他引进佛门,应该是跟他作伴侣,一直引上去。没有皈依的,要跟他讲皈依道理,皈依了还没有受戒的,要给他讲受戒的好处,引导他受八戒五戒,乃至于出家。如果人人都趣向这条道路,就能够正法久住,因为这是修行的总路线。可现在都只是引进佛门就算了,最多引进来初一月半烧烧香磕磕头,那是远远不够的。

“二令僧欢喜”,在僧团里边最重要是使大众欢喜,那你必须要随众。大众怎样你也怎样,大众对你就欢喜。假如你来一个特别,还以暴露怪样子为得意,那样大众对你就不欢喜了。一念随众,大众的功德也有你一份;一念不随众,大众的功德你就得不到了,因为你脱离群众。

雁尚且知道随众,天上的雁总是排着队飞,如果飞到外边去了,成了孤雁,那是很可怜的。有时候群雁里也有菩萨,一般菩萨到六道度众生,如果他投到雁里,他就是这一群雁里的王。西安有座大雁塔,这是玄奘法师同皇帝讲起印度大雁的事情,皇帝受感动而建造的。这只雁就是菩萨化身!

“三令僧安乐”,僧团首先要有组织,然后使来的人欢欢喜喜,然后使大家和合,那样才能安乐。

戒能使未信者信,信者信心增长,难调伏者
以戒调伏,惭愧的人依戒忏悔,亦能心安

“未信者信”使信心不足的人,生起信心。在戒上来说,要信戒的功德。“信已增长”,已生起信心的人还要不断提高他的信心,增长他的功德。“难调者调”,对难以调伏的人,你拿出戒律来,有法可据,他就没话说了。“惭愧者安”,许多人心里老是不安,总觉得很惭愧,因为以前做错了事,如果能够根据戒去做,就不会做错事了。还能忏悔自己的错误,提高自己的一切,也就心安了。

戒能断现有的烦恼,能断未来的烦恼,
依戒修,即能正法久住

“断现有漏”,现世就能断你的烦恼。“断当有漏”,未来的、后世的烦恼,今世也能断得掉,这样一来,当然现世就能证阿罗汉果。最后归纳到“正法久住”,僧团组织得好,能够弘扬正法,能够清清净净,就能使正法久住,否则的话正法是很难久住。这是讲戒的威力。

没有戒,没有修持,没有僧团,
写书的人也不能使正法久住

现在社会上有文化的人也在研究佛教,也出了一些书,但他们不能使正法久住,因为他们没有组织,没有僧团,也没有修持。他们往往一面看佛经,一面又看了很多其他的书,这些书里的错误观点,他也接受下来。连现在佛门里的人看了他们的书,也说错了话。例如称释迦佛为“佛祖”,佛是佛陀,祖是祖师,怎么可以并在一起?释迦佛可不是一切佛的祖先。《法音》月刊第一页是“佛言祖语”,把佛跟祖分开来说,这就对了。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繁體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