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普贤行愿品》就是学普贤菩萨的愿与行
提要:
■ 学《普贤行愿品》就是学普贤菩萨的愿与行
■ 菩萨给了我们安全感,有了觉悟,就不应该再到危险地方去
■ 要向菩萨学得多,不要变成求得多,能学到跟佛菩萨差不多,那多好
■ 不学佛法的人,就不会知道,狮子和白象都是比喻
■ 佛法中的贤与世俗上的贤大不一样
■ 封建社会里你做到儒教的三从四德,就会失去人格与独立性,做不到,
就会去上吊
学《普贤行愿品》就是学普贤菩萨的愿与行
今天继续讲《普贤行愿品》。《普贤行愿品》说的是普贤菩萨怎么发愿,怎么修行的。我们都要向普贤菩萨学习,也都要发这样的愿,修这样的行。
菩萨给了我们安全感,有了觉悟,
就不应该再到危险地方去
比如说孩子在妈妈身边,一方面得到妈妈的保护,也在经常向妈妈提出要求,另一方面孩子模仿性很大,也在跟妈妈学习。妈妈洗衣服,孩子在妈妈身边看会了,也会发心去帮妈洗衣服?孩子尚且如此,何况我们佛弟子呢。我们佛弟子在菩萨身边就会有安全感。有些同学本来有这样觉悟,可惜来到菩萨身边,没过多久又跑掉了,又跑到危险的地方去了。
要向菩萨学得多,不要变成求得多,
能学到跟佛菩萨差不多,那多好
我们经常跟菩萨提出要求,希望菩萨满我们的愿。你要求太多了,也不恰当吧?比如说孩子问妈妈要糖吃,吃得太多了,牙齿全蛀光,佛弟子向佛菩萨要求太多了也不恰当吧?
而另一个孩子在妈妈身边,受妈妈的影响,他能学会很多东西。我们在佛菩萨身边,接受了影响没有啊?你多多少少总要学一点,能学到跟佛菩萨差不多的样子,多好啊。那你不懂佛法怎么学啊?比如你在文殊菩萨身边,文殊菩萨一手拿宝剑,一手拿本《般若经》,那么你也一手拿宝剑一手拿《般若经》,人家奇怪,“你这是啥意思?”你说“我跟文殊菩萨学习。”其实文殊菩萨手拿宝剑,这是比喻呀。
不学佛法的人,就不会知道,
狮子和白象都是比喻
你佛法不懂,看到文殊菩萨骑狮子,你也把动物园的狮子拉出来,骑上去,(众笑)岂不要被狮子吃掉?看到普贤菩萨骑白象,那你也去骑白象,不要说你爬不上去,就算你爬上去,白象身体一抖,就把你摔下来。现在的佛弟子不懂佛法,学得怪模怪样,遍地都是这种现象。
佛法中的贤与世俗上的贤大不一样
先把普贤菩萨名字解说一下。菩萨的功德都归纳在他名字上,前天给你们讲了一个“普”,今天给你们讲个“贤”。这个“贤”字大家都很熟悉,可是在佛经里的“贤”跟世俗上的“贤”大不一样。世间上最熟悉的就是夫妻关系,因为世间人满脑子想到妻子,想到丈夫,脑子里装满了,天天想,还有不熟悉的?连小孩子都熟悉,两个小孩装模作样,一个女孩子头上戴块红布,说:“我做新娘子喽。”到了老了,老夫老妻还天天吵架呢。有一对老夫妻,过去一直在我这儿学法,也算老同学了。本来互相照顾得挺好,最近七十几岁了,却闹了离婚,结果老头子到养老院去,老太婆也不知道到哪里去了。所以你们满脑子想结婚的人,劝你们预先做好离婚的准备。
封建社会里,你做到儒教的三从四德,
就会失去人格与独立性,做不到,就会去上吊
男的看到了“贤”字马上就想到“贤妻”,你能娶到贤妻吗?什么叫贤妻?中国封建时代受儒教的影响,要你遵守三从四德,没有你的人格,没有你的独立性,夫权至上,丈夫的话就是皇帝的话,你能做到就叫贤妻,做不到就会去上吊。这种三从四德的封建压迫,从古以来不知害死了多少妇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