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海上师说:调伏总说,十二部经皆为调伏,别说,即指戒为调伏。此调言指与戒相应者。与戒相应,不必完全不犯戒,但大戒不犯,犯小戒能惭愧忏悔者即是。
能海上师又一次在讲解时说:调谓调剂,即调和身口意三业,使慧清净。伏谓制伏,诸恶不生。求依师时,须看其动静、语言处处合乎戒律,是为与戒相应,方可依止修学。
清定上师说:此观察依止之戒德,谓能调解制伏,断自己之烦恼者。(先断伏自己烦恼,才能调伏他人之烦恼)①通达律藏(理)②明了作法③知戒之开遮持犯。
身口意所作之三业能与戒相应,虽未断伏,但肯向戒路走无多大偏差。十种功德中有戒一条(不是不犯,犯而知忏悔者),余九条无亦可依止。反之无戒,有九功德者,不可依止。
善知识的身口意三业,以及调伏众生的善巧方便,都必须与戒相应
我们所依止的善知识,应该具有十种功德。第一种叫“调伏”,“与戒相应者”。能海上师说,“调伏总说,十二部经皆为调伏,别说,即指戒为调伏。此调言指与戒相应者。”在调伏众生的时候,必须要依戒依法,你的身口意三业,以及调伏众生的善巧方便,都必须要与戒相应。
调,即调和身口意三业,与戒定慧相应
“与戒相应,不必完全不犯戒,但大戒不犯,犯小戒能惭愧忏悔者即是”。能海上师又一次在讲解时说,“调谓调剂,即调和身口意三业,使慧清净。”人生就要懂得调剂,懂得调和。有一个比喻,一个画家能够把画画好,跟调颜色大有关系,所以在人生路上我们要学会怎么样调。调,总的目的就是调和身口意,使身口意能够不再起伏不定,能够安和下来,这就与戒定慧相应。
修行最重要的是要善观三业,看好身口意
我们一直强调身口意三业最重要,因为成佛是靠我们自己成佛的。我们用什么成佛?还不是我们这个人?修行就是修我们自己啊。别人成佛是别人的事情,别人修行修得好,身口意调得好,不等于我们也好。所以要成佛,别说得玄虚,其实不切实际。释迦佛告诉我们,修行最重要的就是要善观三业,好好地看住自己的身口意,不要让身口意乱跑。佛教育他的儿子罗睺罗也就是这句话。禅宗也有句话:看住这个牛,别让它踩到稻田里,把稻谷全踩坏了。
修行要在生活里修,所以要在生活里把身口意调好
我们常说修行要在生活里修,到底谁在生活里?还不是我们这个人在生活里?人归纳起来就是身口意,所以我们必须在生活里把身口意调好。
末法众生烦恼重,不得已放宽一点,目的是让他欢喜,这也是调
但现在众生要调和身口意也比较困难。现在末法时期众生烦恼比较重,有时候实在不得已,只好稍微放宽一点。好比今天早晨我吃东西,留下来一点,有个值班的同学来问,“老师啊,这怎么办?”我说,“你去吃吧。”她高兴得跳起来,这也是调,这是实在没办法的调,让她高兴就是好嘛。吃过了,“老师,我还要。”这不行了,这叫贪,(众笑)这要搞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