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出现老态难得成就
提要:
■ 修行人的老态,就是时久生疲厌,人虽未老心先老
■
修行人的老态由懈怠出生
■
懈怠的人常说自己过去的精进
■
有的出家人常会回忆过去的荣耀和财富
■
师父不修行,又不叫徒弟修行,将来吃老苦
■
修行疲疲沓沓,好比世俗人进养老院
■
懒散的修行人,只随喜不劳动,成了不劳而获
■
众生喜欢老,怎能摆得脱老态
修行人的老态,就是时久生疲厌,人虽未老心先老
修行人的老态又是怎么样?有些年纪老的修行人,精神面貌比年轻人还好,而有些年轻人已经出现了老态。所以老态并不是指年龄老,而是指没有修行的意志,没有修行的精神面貌,时久生疲厌,这就是老态。时间长了,年纪还没有老,心已老了,没劲了,有句俗话: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这就是老态。修行的精神面貌,修行的力量逐渐老化。
修行人的老态由懈怠出生
有的人,修行路上开头比较勤奋,也很发心,后来就越来越慢吞吞,走不动了,其实是自己的懈怠出现了老态。
懈怠的人常说自己过去的精进
还有的人虽说修行,但喜欢罗嗦,喜欢讲自己过去修行的时候怎么样,意思就是说你别看我现在这样,我过去是很精进的呢!正好像社会上的老年人,老了还经常鼓起精神来讲年轻时代的种种。
有的出家人常会回忆过去的荣耀和财富
我从前遇到一个老太太,经常跟人讲,她从前来回坐飞机,牛奶洗澡。在年轻时候倒不大会讲,一到老年了,无聊了,喜欢海阔天空多说说,见人就摆摆自己过去的荣耀,或者带着一种叹息,带着一种后悔的口气发发牢骚,老年人就喜欢搞这一套,这就是老相。从前有个出家人跟我讲,他没有出家时在国棉19厂工作,每月有多少工资,如果不出家,现在的劳保工资可拿多少。心里还是想着原来的天堂。
师父不修行,又不叫徒弟修行,将来吃老苦
老年人把希望寄托在儿女身上,但到了老年,儿女非但不照顾,还常惹你生气。修行路上也是这样,有些师父收了徒弟了,又不教育,你在徒弟面前表现贪,徒弟跟你学,徒弟也贪。师父老是伸手向居士要钱,徒弟看你样,就向你师父要钱。师父经常动瞋恨心,有分别心,把某些人拉进来,把某些人推出去,徒弟也看你样,你给我钱,好师父,你不给我钱,坏师父,师父没有把徒弟赶出去,徒弟倒把师父赶了出去。师父自己不修行,在贪瞋痴里不能罢休,又不叫徒弟修行,这个师父将来就会吃老苦。
修行疲疲沓沓,好比世俗人进养老院
还有的修行人疲疲沓沓,精神涣散,住在修行场所里,就好像世俗上的人进入养老院,整天没事干,养老等死。有些老年修行人不看经,不唸经,不打坐,也不管徒弟,老年人空虚无聊,不抓一点东西日子也难过啊。结果就抽烟,戒也不要了,因为戒或多或少对生活有点不方便。去斋堂过堂还要受人管,“我老了,干脆把饭拿到房里来,你管我什么时候吃饭了”,倚老卖老。生活得像条虫,懒得动,但总得求一点精神上的寄托,拿串念珠拨拨,也算在修行。
这些老态非但老年人有,一些未老先衰的年轻人也喜欢这一套。
懒散的修行人,只随喜不劳动,成了不劳而获
有的老年人见年轻人精神饱满,或者去劳动,或者在苦修,他想你们都很好,“我随喜你啊。”随喜照样有功德,成了不劳而获。其实这样习惯于涣散的老年人,内心也很苦闷。有个老和尚,为人还挺不错,可是他也离不开老苦。每天也不上殿,也不唸经,只是门口椅子上坐坐拨念珠,安静倒还比较安静,临死时说了一句话,“人命如草啊。”
众生喜欢老,怎能摆得脱老态
现在修行人也不懂得生老病死是苦了,老年人,你称她“老奶奶”她高兴,你称他“黄老”他高兴,你称他“小黄”他就不高兴。众生有个习气,都喜欢老,这样怎么能够摆得脱老态?假如问老年人,“您老高寿多少?”他听了高兴,“您老离无常还有多久?”他就不高兴了。你们年轻人对待我老师也喜欢我老,我一出去,马上有人来扶,假如没人扶,旁人也会说话,“傅老师走了,你快去扶啊。”有时候我不大想表现老,又有意见了,“傅老师你怎么跑得比我还快啊?”(众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