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文艺演出 (视频在线播放)
上一页
释迦牟尼佛传记图文 (16)
佛陀的父亲逝世后,曾经抚育过他的姨母摩诃波阇波提夫人,带领500释迦族中的妇女,要求佛陀允许她们依照正法出家修行,按照当时沙门的惯例,妇女只允许在家学道,所以佛陀不同意她们出家。但摩诃波阇波提跪在精舍门外不起。佛陀提出,妇女出家,除了遵守一般戒律外,还须遵守“八敬法”。摩诃波阇波提夫人欣然接受了。于是波阇波提夫人成为第一个比丘尼。
图为佛陀接纳波阇波提姨母出家时的情景。左下方跪地者为其姨母,右上方站立者为其堂弟阿难陀。在佛陀不接受姨母出家时,姨母曾多次让阿难陀为其求情。
由于罗睺罗和摩诃波阇波提的出家,僧团就有了七众弟子:①比丘②比丘尼③沙弥④沙弥尼⑤式叉摩那(沙弥尼欲受比丘尼戒者,需两年受持此戒),以上为出家五众。⑥在家男众称优婆塞;⑦在家女众称优婆夷。
图为释迦牟尼授“式叉摩那”戒的情景。图中右侧前站立者是一位怀有身孕的妇女,名叫古玛拉。她虽然有了身孕,但十分虔诚地要求出家,并得到她家庭的支持。释迦牟尼召集僧团会议,得到僧团的接纳。但须先接受式叉摩那戒,两年之后(这期间要分娩、育婴)方可正式受比丘尼戒。
释迦牟尼曾教诫最初的60位弟子说:“应为众生利益游行化教”。这就明确规定了佛教僧伽的生活方式是游行乞食,化教四方众生,是没有固定居所的。但印度每年从6月中旬以后的3个月,降雨量很大,河川泛滥,僧尼游行困难,佛教还认为雨季行走易伤草木小虫,应定居一处,坐禅修学,接受供养,这期间称为安居期。佛陀说法的“竹林精舍”和“祇园精舍”,就是为雨季安居和集会的需要,才建立的场所。久之,雨季安居的住所逐渐成为永久居住的僧院(寺院),也是为适应僧伽举行集会、禅定或讨论佛法的需要而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