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深入经藏】(7)            
转法轮经

礼敬彼世尊、阿拉汉、全自觉者!

一时,世尊住在巴拉纳西仙人落处的鹿野苑。

于其处,世尊对五众比库说:

“诸比库,有二极端乃出家者所不应实行。哪两种呢?凡于诸欲而从事此欲乐享受者,乃卑劣、粗俗、凡庸、非圣、无意义;凡从事此自我折磨者,乃苦、非圣、无意义。

诸比库,不近于此二极端,有中道为如来所证正觉,引生眼,引生智,转向寂止、胜智、正觉、涅槃。诸比库,什么是那为如来所证正觉,引生眼,引生智,转向寂止、胜智、正觉、涅槃的中道呢?此即八支圣道,这就是: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诸比库,此即是那为如来所证正觉,引生眼,引生智,转向寂止、胜智、正觉、涅槃的中道。

诸比库,此是苦圣谛──生是苦,老是苦,病是苦,死是苦,怨憎会是苦,爱别离是苦,所求不得也是苦。简而言之,五取蕴即苦。

诸比库,此是苦集圣谛──此爱是再有,与喜、贪俱,于处处而喜乐,这就是:欲爱、有爱、无有爱

诸比库,此是苦灭圣谛──即是那种爱的无余离贪、灭、舍弃、舍离、解脱、无执着

诸比库,此是导至苦灭之道圣谛──此即八支圣道,这就是:正见……正定。

诸比库,我对‘此是苦圣谛。’于前所未闻之法,生起眼,生起智,生起慧,生起明,生起光。

诸比库,我对‘此苦圣谛应遍知。’于前……生起光。

诸比库,我对‘此苦圣谛已遍知。’于前所未闻之法,生起眼,生起智,生起慧,生起明,生起光。

诸比库,我对‘此是苦集圣谛。’于前所未闻之法,生起眼,生起智,生起慧,生起明,生起光。

诸比库,我对‘此苦集圣谛应断除。’于前……生起光。

诸比库,我对‘此苦集圣谛已断除。’于前所未闻之法,生起眼,生起智,生起慧,生起明,生起光。

诸比库,我对‘此是苦灭圣谛。’于前所未闻之法,生起眼,生起智,生起慧,生起明,生起光。

诸比库,我对‘此苦灭圣谛应作证。’于前……生起光。

诸比库,我对‘此苦灭圣谛已作证。’于前所未闻之法,生起眼,生起智,生起慧,生起明,生起光。

诸比库,我对‘此是导至苦灭之道圣谛。’于前所未闻之法,生起眼,生起智,生起慧,生起明,生起光。

诸比库,只要我对此四圣谛如此的三转十二行相的如实知见尚未完全清净之前,诸比库,我就不会在有诸天、魔、梵的世间中,有沙门、婆罗门、天与人的人界,宣称‘已证正觉于无上全自觉!’

诸比库,正因为我对此四圣谛如此的三转十二行相的如实知见已完全清净,诸比库,然后我在有诸天、魔、梵的世间中,有沙门、婆罗门、天与人的人界,宣称‘已证正觉于无上全自觉!’

智与见于我[心中]生起:‘我的解脱不动摇,此是最后生,现在已无后有。’”

世尊如此说。五众比库满意与欢喜世尊之所说。

当此解说正被宣说之时,具寿衮丹雅生起远尘离垢之法眼:“凡任何集起之法,一切皆是灭法。”

当法轮已被世尊所转时,地居诸天发出声言:“这个被世尊在巴拉纳西仙人落处的鹿野苑所转之无上法轮,于世间不能被沙门、婆罗门、天、魔、梵或任何人所逆转!”

听到地居诸天的声音之后,四大王天发出声言:“这个被世尊在巴拉纳西仙人落处的鹿野苑所转之无上法轮,于世间不能被沙门、婆罗门、天、魔、梵或任何人所逆转!”。

听到四大王天的声音之后,三十三天……亚马天……都西达天……化乐诸天……他化自在天……梵身天发出声言:“这个被世尊在巴拉纳西仙人落处的鹿野苑所转之无上法轮,于世间不能被沙门、婆罗门、天、魔、梵或任何人所逆转!”

如此于那刹那、(那顷刻、)那须臾间,声音上升远达梵界。此一万个世界震动、大震动、强烈震动,有无量、广大、超越诸天之天威力的光明出现于世间。

当时,世尊发出此赞叹:“衮丹雅确实已了知!衮丹雅确实已了知!”如是,具寿衮丹雅的名字就成为“安雅衮丹雅”。
     ──《相应部·大品12·谛相应2·转法轮经》亦见《律藏·大品·大篇》
                             玛欣德 尊者 译

备注:

①转法轮经。此经乃世尊证悟全自觉后所开示的第一部经。经文开始谈到出家者对修行所应持有的中道态度,然后以三转十二行相的方式教导四圣谛。该经收录于《相应部·大品·12.谛相应·2.转法轮品·第1经》,以及《律藏·大品·大篇》。

②巴拉纳西,中印度古国咖西国(伽尸国)的都城,即今之瓦拉纳西。古代曾依梵语Varanasi音译为波罗奈斯、波罗奈、波罗痆斯等。意为江绕城、绕河城。因其位于瓦拉纳河与阿西河中间,故得此名。

③比库:为巴利语bhikkhu的音译。是指于世尊正法、律中出家、受具足戒之男子。

北传佛教依梵语bhikùu音译为“比丘”“苾刍”等。

五众比库 :又作五群比库,即世尊最初教化的五位比库:安雅衮丹雅、跋地亚、瓦巴、马哈那马、阿沙基。

④此爱是再有:即是此渴爱导致了再有(来生),再有是其本性。

与喜、贪俱:喜伴随着贪一起;喜与贪同时滋长而称为伴随在一起。

于处处而喜乐:无论在哪里有自己的生命,即会喜乐于其处,即会喜乐于那里的色所缘等,亦即喜乐于色,喜乐于声、香、味、触、法。

⑤对欲望的渴爱为“欲爱”,即对五欲功德的贪爱。

对生命的渴爱为“有爱”,即是由于对生命的希求而生起的、与常见俱行的、对色界与无色界生命的贪,以及对禅那的欲。

对无生命的渴爱为“无有爱”,即是与断见俱行的贪。

⑥无余离贪、灭等:这一切皆是涅槃的同义词。到达涅槃即是诸爱的无余离染、灭,因此而说其为“即是那种爱的无余离贪、灭。”到达涅槃又是诸爱的舍弃、舍遣、解脱、无执着,因此而说涅槃为“舍弃、舍离、解脱、无执着。”
                         (摘自《觉悟之路网站》)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繁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