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表现在事上,
有智慧的人能把事情做得非常妥当圆满
提要:
■ 禅宗的参话头也不能离开法,只是叫你不要执著法
■ 不懂法,即使有所悟,也只是明白一点
■ 会讲法,却不去实践,法在他那里变成了一种学问
■ 只有理悟,没有证悟,难了生死,也无法带领众生去修行
■ 智理合,要靠我们在生活中以法来指导、改变我们的生活、心态
■ 智慧表现在事上,有智慧的人能把事情做得非常妥当圆满
禅宗的参话头也不能离开法,
只是叫你不要执著法
举个例子来说,这仅仅是举例子啊,拿禅宗来说,也是建立在法上,在法的基础上为了避免学法的人执着于法,所以参禅的时候就只给你一句话,叫话头,叫你去参,目的就是要你不要执着法。但是参的人并没有离开法呀,因为他是懂法的,假如从这里开悟的话,那么这个智慧就是没错的,这条路就没错了。
不懂法,即使有所悟,也只是明白一点
假如一个人佛法还不懂,或者仅仅懂极其浅肤的,他也整天的打坐,打坐打坐很起作用啊,他在参,参就是在某一点上,专门深入地去思维研究,研究到后来,妄想都停了,“啪”一下子,他明白了。可是他明白,只明白这一点呀。叫他讲经说法呢,你给他一本经书,他讲不来,他最多讲讲开示,就是讲他自己所悟到的这么一点。
会讲法,却不去实践,
法在他那里变成了一种学问
还有一种人呢,他也懂得法,可从来也没有很好的去实践、去研究,过的生活仍然是凡夫的生活,也没有什么变化,人跟法没有融合起来,人的生活没有在法上去改变,那么这个法在他那里变成了一种学问。他靠过去世的根机,聪明得很,再被某个善知识指点一下,或者自己打坐参禅修定,能够使心处于一种寂静状态,也能够有智慧。一种是他懂法的智慧,这是闻慧,一种是他修出来的智慧。可是这两种东西,他在生活操作上合不起来,所以变成:听听他的讲话,听听他的讲法,哦,这个人有智慧,很会讲法,可是在生活中呢,他跟普通人一样。
只有理悟,没有证悟,
难了生死,也无法带领众生去修行
像这种人仍然可以被人家尊重,可是说到他本人的成就啊,我看是很困难。道教尚且讲脱胎换骨,佛教要求更高,像这种人根本谈不上脱胎换骨,即使他悟了,没有证悟也了不脱生死啊。即使他懂法,可他不能带领众生如何去修、去实践,仅仅停留在文字上面。所以要智理合起来。
智理合,要靠我们在生活中以法来指导、
改变我们的生活、心态
这个合是靠谁啊?就靠我们自己,我们是修行人又是佛弟子,也可以称为一个僧团。就要靠我们自己在我们修行的过程里、修行的生活里,包括思想观念的转变,包括我们头脑里的思维,尤其包括生活中的行动,要有法的依据,还要有一点头脑里的智慧,头脑里在法的依据上能够出现种种的自己所悟到的智慧,然后来改变我们的生活,改变我们的心态。
智慧表现在事上,
有智慧的人能把事情做得非常妥当圆满
后面还有几个字,事、理、事理和合。智慧表现在哪里?表现在事上。一个人有没有智慧,只要看他做事情好了。法有时候只是一种理论,戒律也只是一种条文,比如说法叫你应该这么做,你就去做,叫你不应该那么做,你就没有做,这已经算是很好的修行人了。可是有许多事情要你自己去处理,也许经书上没有提起,经书里绝不可能那么细致的,难道日常所发生的种种事情、怎么处理的方法全在经书上啊?一天的生活千变万化,事情经常冒出来,矛盾经常冒出来,你查佛学词典也查不到解决这些矛盾的方法,那就靠你的智慧喽。有智慧的人能把事情解决得非常妥当圆满,能海上师也说过“般若无相”,般若智慧没有形象的,“表现于事”,在事情上表现出来。你做事非常善巧,恰到好处,这就是智慧。但是往往呢,咱们都是要么做得太过分,要么做得不够,不能恰到好处。
我临时想起个小故事,从事情上就可能以看出来,这个人太没有智慧了。而且有的人没有智慧,做出来的事情简直令人笑话了。就是日常生活里,有很多人都懂的事情,他竟然会不懂。所以人与人之间相比啊,一层一层,层次很多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