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佛学讲记
政策理论 文 学
动态报道 佛教心理学
介绍佛教 佛学禅定
介绍佛陀 佛教故事
人物介绍 生活的教育
幽默格言 海内外佛教

 

 

 

 

   上一页
    下一页
 

文殊真言念诵略法(14-4)(总第94)

───────────────────────

傅味琴 讲于福鼎 1998.12.14

 

妄心不断生灭,
就形成了众生的生死流转

提要:

  ■ 妄心不断生灭,就形成了众生的生死流转

  ■ 离开了生灭,这种不生不灭的寂灭境界就叫涅槃,就叫彼岸

  ■ 文殊菩萨心离生灭,不在三界中;大悲心遍在众生心,又不离三界

  ■ 以文殊菩萨的智慧观众生,能观到众生的流转变化,悟到众生的实相

  ■ 众生千变万化的形象是假象,不变的佛性,才是众生的真实面貌


妄心不断生灭,就形成了众生的生死流转

生死的生灭是根据你心的生灭,心有生灭,这是指的妄心,指的妄想心、世俗的烦恼心:一会儿起这个念头,一会儿这个念头灭掉了,一会儿又起来了,一会儿又灭掉,这样就形成了凡夫众生的流转生死。

离开了生灭,这种不生不灭的寂灭境界就叫涅槃,就叫彼岸

一离开生灭,就离开生死了,离开生死就离开六道轮回,就没有流转了。这种不生不灭的寂灭境界就叫彼岸,就叫涅槃。涅槃的境界是常乐我净,这个常是指离开了生灭的常,是永恒的,不是我们世俗上的人说的常,世俗上人的“常”是常不了的,一切都要变化,所以世俗是无常。

文殊菩萨心离生灭,不在三界中;
大悲心遍在众生心,又不离三界

从这一句来看,文殊菩萨离开了生灭,大悲心没有生灭,当然他心也没有生灭,他已经出了三界。可是文殊菩萨的大悲心遍布于各个方位、地界,乃至于牛马的地方,乃至于空中、海洋,他也对这些众生起大悲心,所以文殊菩萨始终在三界里,因为他大悲心到的地方,就是他在的地方。他始终不出三界,可是也不入三界。他离开了生灭,没有三界的烦恼了,所以叫不入三界。可是他对众生的大悲心始终存在,遍在众生的心里,每一个地方他都去的,他的大悲心遍到每个地方,所以也不离三界。由这句话就可以明白,文殊菩萨出三界而不离三界。

以文殊菩萨的智慧观众生,
能观到众生的流转变化,悟到众生的实相

“于中幻化众生影色现”,这是第四句。文殊菩萨看待众生,他能够悟到众生的实相。他以他的智慧来观察众生,很彻底、很究竟、很圆满。他看世间上的众生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不断在变化:年轻的变中年,中年的变老年,这个老人死了以后又去投胎,生下来又变小孩,这个男人死了以后,又去投胎变了小姑娘。他看得很清楚,所以他知道:你不能够确定这个众生就是这个相貌,过一会儿他又变了女相了,过一会他又变了天上的人了,过一会儿他又变了牛了。

众生千变万化的形象是假象,
不变的佛性,才是众生的真实面貌

文殊菩萨既能够看到众生变化的种种形象,也能看到众生的真实面貌,每个众生真实面貌都是一样,没有分别。真实面貌是什么?就是佛性。佛性始终是那样。这个老头子,变了小姑娘,他的佛性跟他没变小姑娘前一样。他在老年的时候,是这样的佛性,投胎了,变了小孩了,也是这样的佛性,始终没变过。不管他的形象千变万化,流转生死,不知道多少次了,他的形象一会儿是牛的形象,一会儿是马的形象,一会儿是人的形象,可是文殊菩萨往里边看,千变万化,佛性一样,就是那个佛性。再看看第二个众生呢,也是一样,这个众生跟那个众生,同时看,他们两个众生的佛性有没有两样?仍然一样,怎么也看不出分别。那么文殊菩萨他就彻底看清楚了,这个一样的佛性就是众生的真正面貌。变来变去的,一会儿变虫,一会儿变鸟……,都不是他真正的面貌。你说他是真的,一只蚊子,一会儿变了小兔子了,你怎么说呢?真的就不会变,假的都要变。

 
   上一页
    下一页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繁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