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殷叔桓的首肯后,虚云和尚立即马不停蹄地赶到丽川拜见东保喇嘛。谁知东保喇嘛听了虚云的请求后,竟然一口拒绝。无奈之中,虚云和尚再三以民众生命和民族利益以及佛门宗旨相劝,更以清初“赵尔丰用兵之祸,藏人至今心寒。公宁息三寸舌,而残千万人生命财产乎”之语相诘,东保喇嘛听了无言以答,立即起身致谢,并应允前往。东保喇嘛前去西藏时,虚云和尚又派鸡足山老僧法悟陪同前往。后来,东保喇嘛与法悟等人果然劝服了,归顺中央,而云南这边也就撤军。而且,此后西藏与中央政府的关系更为协调。
在此次弭消藏滇边境兵衅中,虚云和尚做出了特殊的贡献,堪称功不可没。虚云和尚虽然是离尘出家的僧人,但“出世不离世间法”,且又奉佛教徒的慈悲宗旨与普济苦难之心,想方设法弭消战祸,增强民族团结,捍卫祖国的统一,抵御外国侵略者的侵略,表现出高度的爱国热忱。这是至今仍值得我们引以为楷模的。同时,沟通汉传佛教与藏传佛教的联系,推进共同发展,其影响也是非同小可的。
三、法乳启善心,教化李根源
民国初年,社会动荡,各省逐僧毁寺之事时有发生。云南省有赖虚云和尚为首,在鸡足山祝圣寺整顿寺规,勤事农禅,修复殿宇,但只是鸡足山上及其附近的寺院受其感化。可是,在云南其他地方仍有一些不法僧徒不守戒律,借佛敛财,不讲修持,抽烟喝酒,有的甚至吃肉蓄妻;更甚者则出入于青楼酒肆之中,或是招摇行骗在乡村集镇里。如此种种,扰乱社会,蛊惑人心,市人唾之,当政者厌之。当时执掌云南协统兼滇西镇守使的李根源,字印泉,号雪生,系云南腾冲人,为民国时期政学系代表人物之一。驻滇期间,李氏对不法僧徒的劣行败迹尤为深恶痛绝,便以“清肃社会”为名,亲自督队分赴诸山逐僧毁寺。当时,李根源对虚云和尚也是久知其名,思忖虚云和尚一个又老又穷的僧人竟有这么大的号召力,更以为其中必有蹊跷,所以指名要捕捉虚云和尚。
李根源是这样想的,他也就是这样做。在大理、宾川一带一路扫荡般地逐僧毁寺。消息传到了鸡足山,山上诸寺众僧惊恐万分,有的人则仓皇而逃,祝圣寺僧众中也有的跑了。有人当面好心地劝虚云和尚赶快走,以免遭李根源之害。虚云和尚则以“诸君欲去则去耳。如属业报,避何益?以身殉佛耳”答之。果然几天后,李根源率部来到鸡足山,驻扎在满月山下的悉坛寺。
一到鸡足山,李根源即令部属登上金顶寺捣毁寺中四大天王铜像和灵官殿等。一路上,李根源率部见寺即毁,看僧则逐。一时间,整座鸡足山风声鹤唳,全山寺院僧众惶惶不安。虚云和尚感到形势十分危急,就谢绝了戒尘法师等人的拦阻,独自一人从祝圣寺下来,直奔悉坛寺。来到悉坛寺门前,虚云和尚递上名刺请求要见李根源。门卫兵士和在寺前摆香烛摊子的人中有认识虚云和尚的,看他的到来,连忙劝他赶快逃离,说李协统正在指名要捕捉你,你反而前来,岂不是以羊投狼群。劝阻再三,虚云和尚仍坚持要见李根源。门卫兵士中有与虚云和尚交往较深的也用不予通报的方法来拖延时间,劝其离开。虚云和尚急了,便不待通报,迳直往寺里闯。
当虚云和尚闯到悉坛寺法云阁李根源临时住处时,李氏正同清四川布政使赵藩同坐一处。李氏杀气十足地望着虚云和尚进来,一拍桌子就问:“佛教有什么用?对国家对民众又有什么好处?”虚云和尚从容回答:“释迦牟尼佛创立佛教,总以慈悲为怀,济众利民为本分。语其初肇,则为善去恶。……自古佛教与政治并行,政以齐民,教以化民……佛教人治心,心为万物之本。得其真正,万物得以安宁,而天下太平。”听了虚云和尚这番话,李根源怒气稍霁,指着殿中佛像又问:“佛教要这些泥塑木雕像干什么,空费钱财!”虚云和尚连声回答:“佛言法相,相以表法。不以相表,于法不张。佛像的塑雕,目的在于令人起敬畏之心耳。人心若无敬畏,那就会无恶不作。人若无恶不作,社会就会祸乱四起,不得安宁。就拿世俗社会而言,尼山塑圣,丁兰刻木。中国各宗族祠堂和东西各国的铜像雕塑等等,亦不过是令人心有所归。然而圣像雕塑起人敬信之忱,功效不可思议。这就正如佛教中所说,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