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上一页              下一页 

虚云和尚传(28)

                  何明栋 著

南华祖庭眼下的衰落正是由此而致,要振兴南华,就要如法传戒,使僧众悉能严守戒律,祖庭的振兴也就不难了。所以,虚云和尚决计应请启坛授戒。报单一出,各地戒子蜂拥而至,多达数百,随喜的男女信众也有千余,前来求菩萨戒。他们每日自马坝、韶关等地而来,一时道途为之堵塞。为了安顿新戒,虚云和尚率众取葵蓬茅竹盖搭竹棚以住之。启坛之时,尽管条件艰苦,虚云和尚仍然是一如既往,严格循法遵制,一丝不苟。戒期四十九天,三师、七证、十引礼诸师恪守职责,启教备至。传戒规模之大,庄严如法,在岭南地区为空前盛举,轰动海内外。

晋院入主南华禅寺的第二年,即民国二十四年(1935)冬,虚云和尚又主持十月朔日至十一月底在南华禅寺启坛传戒。此次传戒规模胜过上一年传戒,广东省陈济棠、李汉魂等政要前来护法,广州、韶关甚至远及香港的信众都纷纷前来随喜,授受菩萨戒者多达数百人。散坛之后,虚云和尚亲自主持编印《南华寺同戒录》,并亲笔撰序,谆谆告诫“今而后时日凛若在坛,持之终形寿。如居浮囊而渡瀛渤,则定慧因之日增,法门因之日盛。”这正是虚云和尚对严守戒律的深切感受,话语明白,寄意深远。

民国二十五年(1936)开始,虚云和尚主持南华禅寺启坛传戒进入制度化,建立长期戒坛。每年春季如期启坛传戒,道不论远近,戒子不计多寡,依时而来,传授戒法。期满散坛之后,众新戒进入寺中所设学戒堂再行熏习,以资深化。南华禅寺这样的每年春季传戒,一直坚持下来。到民国三十二年(1943),虚云和尚移锡广东乳源县云门大觉禅寺,但此后的每年春季还是以百岁高龄,跋涉百余里来南华禅寺登坛传戒。正是这样,虚云和尚坚持以如法传戒振兴祖庭,所以在其座下受戒的弟子累计有数万之众。仅此一点,足以看到虚云和尚在近代中国佛教发展史上的贡献和影响。

二、修复寺宇,安僧弘教

民国二十三年(1943)八月,当虚云和尚进入南华禅寺时,看到的除祖殿、灵照宝塔和苏程庵略为完整,其余的大殿、堂宇以及方丈寮、僧房等大多是墙倒屋圯。天王殿门前的大坪中野草丛生,高能没人。大雄宝殿中的佛像虽然还在,可金身大多破旧不堪。六祖殿中供奉六祖真身的木龛,早已被白蚁蛀朽,六祖真身外披的金漆也是层层剥落。木龛之中,蛛丝弥漫,灰尘盈寸。木龛左右供奉的憨山法师肉身还被推倒在龛旁。殿内杂物横堆,凌乱不堪。一尊四尺多高的铜铸观音菩萨像,竟然躺在憨山法师肉身座下。看到这一切,虚云和尚很为痛心,发誓要尽一切力量尽快重振南华祖庭。

晋院之后,虚云和尚率众到后山砍取葵蓬茅竹,搭盖出二十多间棚屋,辟为大寮、客堂,并安顿僧众住在其中。随后又在李汉魂等护法帮助下,清理山门内外的酒肆肉铺,然后在寺外大路以南,盖起板屋十多间,安置善良和气的商贾在此卖茶叶、素果及纸烛拜香。第二年,在李汉魂将军的协调下,省政府派出专员前来南华禅寺勘察界山场,画出图纸,出示晓喻,永为寺产。与此同时,虚云和尚率众节衣缩食,募集资金,先修六祖殿,更换供奉六祖法师真身的木龛,并将真身重新装金。在此龛下分别供奉南岳怀让、青原行思、法海、神会四尊圣像。对憨山、丹田二位祖师肉身也妥置供奉。

民国二十五年(1936),得众护法资助,虚云和尚主持新建曹溪山门,高有二丈,系牌坊式,造型端庄。接着,虚云率众相继修复天王殿、香积厨、斋堂、库房等。次年,又重建宝林门、钟楼、鼓楼,又建报恩堂、伽蓝殿、客堂等。而后新建禅堂、云水堂、韦驮殿、如意寮等。又在新建的法堂二楼辟设藏经楼,供奉《龙藏》和《碛砂藏》等法典经籍。再后又建念佛堂、延寿堂、普同塔与无尽庵等。就这样,在当时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中,虚云和尚以对佛教的虔诚信仰,全心重振祖庭的愿力,历尽艰苦,苦干实干六年多,终于使当年破烂不堪的南华祖庭面貌一新。

   上一页              下一页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繁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