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上一页              下一页 

虚云和尚传(30)

                  何明栋 著

全体僧众每日礼忏两个小时,为无辜百姓和为国捐躯烈士们的亡灵诵经超度。同时,虚云和尚又号召大家减免晚餐,以节省粮食,贡献给国家赈灾济困。虚云和尚的建议自然得到僧众的赞同。于是,虚云和尚亲自主法拈香,在南华禅寺大雄宝殿和法堂启坛,举办荐亡息灾法会。除了南华禅寺常住僧众和近千名新戒上殿礼佛拜忏外,自马坝、韶关甚至从广州而来随喜的众弟子也有数百人。因而,法会规模空前,又一次轰动了粤北一带。

民国二十九年(1940)春,时局仍然动荡不安,但虚云和尚却还是想方设法如期在南华禅寺启坛传授三坛大戒。就在传戒结束之时,消息传来,广州沦陷。同时,北面也不断传来坏消息。从南、北两端逃亡而来的僧众和难民日渐增多。南华禅寺内外,除大雄宝殿外到处都住满了人,可是逃亡而来的人们还是源源不断地来。面对这些僧众和难民,虚云和尚很是难过,虑及南华禅寺已经是人满为患,于是决定率众广泛联络有关人士募集资金,在维持南华禅寺修复工程的同时,着手修复坐落于韶关市内的大鉴寺,以之为南华禅寺下院,安顿逃难的僧众和难民。此后不久,虚云和尚又主持修复坐落于曲江县濛浬村的月华寺,也用来安顿逃难的僧众和难民。就这样,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虚云和尚千方百计使南华禅寺、大鉴寺、月华寺广开海单,接受、安顿逃难的僧众和难民。这正是虚云和尚全力实践佛门“慈悲为怀,普度众生”之宗旨,行善救苦救难的行动,意义非凡。

也就在民国二十九年(1940)前后,虚云和尚在主持南华禅寺、大鉴寺、月华寺等安顿逃难的僧众和难民的同时,带头率领诸寺常住僧众节衣缩食,除维持正常生活外,连南华禅寺的修复工程也大多暂时停了下来,以节约经费,救助难民。有的工程一时无法停下,虚云和尚则率众尽力维持进行,自己以百余岁高龄亲自参加挑泥、抬木头等劳动,以节省雇用民工的费用来救助难民。非仅如此,到民国三十年(1941),虚云和尚看到当时全国抗日形势严竣,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民众艰苦难熬,饥民饿殍到处可见,悲心常持,慈情更浓,主动将近两年来众皈依弟子和信众护法供养果资二十多万元捐出,交给广东省政府,用于赈济。此举得到当局官员和民众的好评。与此同时,虚云和尚率大鉴寺僧众开办毛巾厂,自己动手,加工毛巾,以增加常住收入,维持僧众和难民生活。此举虽然收入不是很多,影响也有限,但至今却仍为人们评之为在中国佛教史上,“这是工禅结合的开始。”

四、主法山城,宏论震惊四众

民国三十一年(1942)冬,应国民政府主席林森、考试院院长居正等人的邀请,由屈映光、张子廉等人为代表前来迎请,虚云和尚从南华禅寺出发,从广东入广西,经贵州而来到重庆,入住于狮子岩山慈云寺。次年元月,林森、屈映光、何应钦等人亲自护法,由虚云和尚登坛主法,在慈云寺和华严寺设坛,启建“护国息灾大法会道场”。虚云和尚以百余岁高龄,亲自率领数百名僧人虔修礼忏,祈佛祖庇护息灾除难,以保众生平安,祝愿抗日战争早日取得胜利,国泰民安。法会会期四十九天,每日参加礼忏的僧众都在百人以上,随喜四众弟子则有数万人先后参加,加之林森、屈映光等政要人物相继莅寺拈香礼佛。因而,法会规模空前,更是引起新闻界和广大民众的关注,前来观看和礼拜虚云和尚的信众每日都有数千人。法会的隆重举行成为当时重庆的一件盛事而传颂四方。

在重庆举办息灾减难大法会期间,虚云和尚于民国三十二年(1943)元月十日上书林森,告之法会进展的盛况,并重申来渝之前议定的关于修法应施行的五件事,即:大赦,增广赈济难民,禁止屠宰牲畜,提倡茹素和放生,减轻赋税,保护寺院及免除僧役。对虚云和尚的请求,林森立即做了批示,同意所请。这些事件的实施,在当时说来确非小事,在教内外都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在重庆主持法会期间,虚云和尚还在慈云寺多次举行皈依法会,收受皈依弟子数千人。同时,分别于民国三十二年(1943)元月十七日、十八日在慈云寺为信众开示。在开示中虚云和尚强调作为佛门皈依弟子,今后就要奉守佛祖遗教,认真修持,确信“世间万事如幻”,人的一生所作所为,实际和蜜蜂酿蜜、春蚕作茧是一样的。

   上一页              下一页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繁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