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佛学讲记
政策理论 文 学
动态报道 佛教心理学
介绍佛教 佛学禅定
介绍佛陀 佛教故事
人物介绍 生活的教育
幽默格言 海内外佛教

 

首页 > 海内外佛教 > 修行人之路

修行人之路201

修行人应离欲,走清净出离道,走菩提大道

一梦漫言⑩

崇祯六年,我三十二岁,四月初八日申时,离别栖云庵,走了二十五里,到一小庵借宿。成拙二月中旬先上鸡足山,我们相约四月二十日在大理府三塔寺相会。我按时到达三塔寺,未见成拙。第二天我去感通寺随喜,成拙才至。从此,我俩南下相伴不离。走了四天,到了北岩山谷鸟寺,遇见一位在俗时相识的熟人,已在该寺出家,正在施茶。他见到我很惊讶,说:“你怎么出家行脚啦!我自恨年纪已老,不能随你同去!”我劝他专修净业,他立愿念佛终生。在此住了十天,便告辞启程而去。

到五月初二日,遥望白云,家乡已在目前,借宿在离城十里的金赡寺。思想起自己双亲不能奉养,伯父不能亲葬,通宵雨泪不干。又想起抛撇下两个幼小的弟弟七年之久,不知流落到何等悲苦地步,现在依附在谁家!我这一别远行,不知今后如何。不能不见一面。天明我向成拙述说了我的心事,出门走了几步又停了下来,一再思前想后,悲叹不已!想到,如果现在还以手足之情牵挂,一见面必然堕入业力之罗网,不但出家受戒修行不成,而且今后要报父母、伯父生育深恩也就无门了,应当看到各人都有各自的定业因缘。凡是人生在世,贫富苦乐、寿命长短,都是前生自作之业所感,今世各自受报,纵然是父子至亲,也不能替代。只恨不能前去亲见一面,这是忘仁义而缺慈悲。现今无可奈何之下,只有用自己修行功德,回向给他们,拯济他们了!于是我擦干眼泪,绕城而过,遥向西山祖宗坟茔,倒地叩首,心痛如绞,雨泪不止,两足无力,难以举步,勉力奔走,到了广通县,在一座古寺中挂单一宿。

第二天,在去禄丰县的路上,遇到一位亲戚周之宾,从省城返回楚雄。他老远见到我就高声叫道:“许冲宵,你现在什么地方?几时出家?要到哪里去啊?”我答说:“在鸡足山出家,现在下江南去受戒参学。”'他问:“是否有信要捎回去?”我说:“捎信也说不清楚,只有二个幼弟,还请你多加照应了!”我一面回答,脚下并未停步。他还想再问些什么,我心中悲戚,哽咽得说不出话来,他站在路边,望著我走远才反身走去。成拙说:“既然你不回去相见,也该捎个口信回去才对。”我说:“手足亲情,要断立断,要捎话去,反而惹起情思难断了。古人云,心如铁石,志愿方坚;情爱不忘,至道难成。”

又走了几天,省城在望,进了碧鸡关。此关峰峦秀拔,为群山之首,俯瞰滇池,一碧万顷。我们搭船渡过滇池,登岸到了省城,投宿在城外弥勒寺。同行的几位朋友想到各寺庙去浏览,打算在这里歇息几天。我担心会碰到亲友而遇阻拦,第二天一早,就动身去松华坝,出金马关,到达板桥驿,住了一夜。成拙的俗家住在寻甸府,在杨林以纳寨的观音庵出家,因为是便道,离此不远,就邀请各位朋友一起去看望他的师父,然后再远行。我们过了兔儿关,在何有庵住了一夜,第二天早上才到。他的师父厚道,他的哥哥朴实,都是修道之人。他们一见,欢喜相迎,款待挽留我们住了半个月,方才告别。(摘自《一梦漫言白话版》原文为见月律师口述)

(摘自《一梦漫言白话版》原文为见月律师口述)



情绪歌

遇事着相不高兴,就是自己情绪病。
情绪病啊病最重,生死轮回它造成。
因为有我动爱憎,才有高兴不高兴。
经常高兴不高兴,即是烦恼情绪病。
只要心中有我执,必定要犯情绪病。
情绪病啊罪恶生,分别执着情执重。
我执不破情执重,很难消除情绪病。
遇事开心不开心,外不表露内心动。
喜恼哀乐忧悲苦,都是生死情绪病。
外不着相不动心,才能消除情绪病。
情绪病啊我造成,有我执着必犯病。
有时犯病能自知,有时犯病难自控。
习气就是情绪病,一旦犯病罪恶生。
消除习气情绪了,心空不犯情绪病。
情绪皆因着幻相,不着幻相情绪断。

(仁德大和尚)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繁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