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文: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皈依戒
皈依佛,永不皈依天魔外道
皈依法,永不皈依外道典籍
皈依僧,永不皈依外道邪众
皈依愿
自皈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
自皈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
自皈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我们在人世间受苦受难,都是因为感情作用,我们要弘扬菩萨的感情,反对贪嗔痴的感情、世俗的感情
提要:
·每个人不可能先把心洗得干干净净,再走进佛门,如果我们不在学法修行中
把自己调整好、把世俗里受到的影响清洗干净,我们能得度吗
·人都有觉悟,即使佛性被烦恼蒙蔽了很久,它还是会发生作用
·我们在人世间受苦受难,都是因为感情作用,我们要弘扬菩萨的感情,反对
贪嗔痴的感情、世俗的感情
·如果佛弟子心里既有佛教的感情,也有儒教、道教的感情,菩萨法就弘扬不
起来了
·菩提心发不出来,形成中国佛门长期以来消极、逃世的局面
每个人不可能先把心洗得干干净净,再走进佛门,如果我们不在
学法修行中把自己调整好、把世俗里受到的影响清洗干净,我们能得度吗
每个人不可能先把心洗得干干净净的,再走进佛门,就好比你们不可能先在家里把身子洗得干干净净的,再去澡堂洗澡。因为满身的肮脏臭气,不舒服,所以才到澡堂去洗澡的。同样的,进佛门来听法修行,包括小住常住,全是带着世俗上不断增加的烦恼习气,带着长年来接受的世俗知见,以及在世俗家庭里培养的充满世俗烦恼习气的个性和心理状态进来的,有的甚至还是带着病态,身子带着病,心理也带着病。如果我们不在学法修行中把自己调整好、把世俗里受到的影响清洗干净,我们能得度吗?
人都有觉悟,即使佛性被烦恼蒙蔽了很久,
它还是会发生作用
佛门讲放下,我们首先应该放下的就是世俗上的一切。可是凡夫众生在世俗环境里呆得久了,就会很适应,就会产生感情。但是人都有觉悟,即使佛性被烦恼蒙蔽了很久,说到底佛性没有死亡啊,它还会发生作用。所以我们在世俗上形成的感情,有的属于觉悟,有的属于迷茫,有的是对的,有的是错的。
我们在人世间受苦受难,都是因为感情作用,
我们要弘扬菩萨的感情,反对贪嗔痴的感情、世俗的感情
我们成佛是靠感情成佛的,下三恶道也是靠感情下三恶道的,我们在人世间受苦受难,都是感情作用。
我们成佛靠的是菩提心,菩提心就是念念不忘众生,这是对众生的感情。我们现在学大乘,要行菩萨道,要弘扬释迦佛的法,广度众生,因为我们对释迦佛崇敬、有觉悟,这是我们对佛的感情、对法的感情。贪嗔痴使我们下三恶道,贪嗔痴本身也是感情。所以我们对感情应该有正确的认识,我们要弘扬菩萨的感情,反对贪嗔痴的感情、世俗的感情。
如果佛弟子心里既有佛教的感情,
也有儒教、道教的感情,菩萨法就弘扬不起来了
佛教传到中国以后,受儒教道教的影响很深啊!历史上佛门里常有人说,“儒教、道教、佛教本是一家”,造成佛弟子心里既有佛教的感情,也有儒教、道教的感情,所以中国佛门历史上,菩萨法始终没有弘扬起来。
菩提心发不出来,形成中国佛门
长期以来消极、逃世的局面
弘扬菩萨法要对众生有感情,可是受了道教断七情六欲的影响,中国佛门里的修行人长期也是这种状态─—对众生没有感情。他们不是把自己投入到众生里去,而是离开众生,还自以为有道理,因为要他们去弘法度生,他们一见众生就厌烦。
修行人前世都有善根,都有一颗喜欢清净的种子,离开了世俗的家庭,总希望在佛门里,过过清闲安静的生活。电影、小说里经常可以看到,从前的佛门都是自顾自修行的,一个人、一本经、一个木鱼、一串念珠,还包括一盏油灯,全都是一。不受外界的干扰,在这种清闲安静的环境里敲敲木鱼唸唸经、拨拨念珠唸唸佛,非常舒服非常受用。即使大乘经典里经常说要发菩提心,他只是唸,菩提心根本发不出来,这就形成中国佛门长期以来消极、逃世的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