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文: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皈依戒
皈依佛,永不皈依天魔外道
皈依法,永不皈依外道典籍
皈依僧,永不皈依外道邪众
皈依愿
自皈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
自皈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
自皈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文人把敲钟打鼓,描绘成富有诗意的“晨钟暮鼓”,就脱离了现实
提要:
·六和生活过不好,是烦恼关系
·佛是大医王,以无上法药,把每个人心里的烦恼肮脏扫除,就达到了和谐,
促进了康复
·悟了就一切都明白了,心自然就安了
·文人把敲钟打鼓,描绘成富有诗意的“晨钟暮鼓”,就脱离了现实
·真正的修行人不应“修饰名字美”,饼画得再好,想得再美,不过是幻想
·佛最现实,走佛给我们指的现实的路,肯定能成就
六和生活过不好,是烦恼关系
为什么现在六和生活过不好啊?就是因为起烦恼啊。起烦恼了,六和生活也破坏了,自己身体的和谐也破坏了。身体和谐,那就是健康。如果生病了,就身体各个器官不和谐了。说到底还是由于烦恼关系。
佛是大医王,以无上法药,把每个人心里的烦恼肮脏扫除,
就达到了和谐,促进了康复
佛为什么称大医王呢?他各种病都能治,非但生理上的病,还有心理上的病,还有更重要——烦恼上的病。起烦恼、流转生死,就是一个病,叫生死病;家庭不和睦,吵吵闹闹,造成家庭悲剧,就是家庭病;社会治安不好,社会病;国家不稳定,国家病。病是什么?病就是矛盾没有解决,就叫病。法是无上药。法起什么作用?法就是起治疗的作用。法,净化人心,把每个人心理的烦恼肮脏扫除了,那么就和谐了,就能够促进康复了。
悟了就一切都明白了,心自然就安了
那么心到底是什么?从前禅宗的二祖跟初祖说:“弟子心不安,请师父给我安心。”初祖说:“好,你把心拿出来,我给你安心。”二祖找了三天找不到心──心非但拿不出来,找也找不到。二祖跟初祖说:“弟子找心找不到。”初祖就跟他说:“我已经给你安心了。”那么说到底用什么方法安心?用你的悟。迷的人是不会安心,只有悟的人才会安心。为什么悟的人能安心啊?悟就是一切都明白了,一切都明白了,你当然安心了。众生都是在迷里,只在菩萨和佛是在觉悟里。
文人把敲钟打鼓,描绘成富有诗意的“晨钟暮鼓”,
就脱离了现实
寺院经过搞文学的人一描绘,好像寺院是别有洞天,这就脱离了实际。他怎么描绘呢?叫“晨钟暮鼓”。这是事实,可是用在文字上就好像另有一种味道,一听“晨钟暮鼓”,好像飘飘然进入了仙境:晨钟暮鼓啊,这种生活多么富有诗意呀!其实现实是什么?就是早晨敲钟,晚上睡觉前打打鼓,就是这么个生活。假如不通过文学的笔,直接说庙里怎么过生活:早晨嘛要打钟,晚上嘛……这么说就不行了。来一个“晨钟暮鼓”,没有说错,却把你引向飘飘然的仙境里去,结果大家都被吸住了,大家都想进去,一看,原来就是早上打打钟,晚上敲敲鼓啊。
真正的修行人不应“修饰名字美”,
饼画得再好,想得再美,不过是幻想
文学有时候有种特异功能,就使你脱离现实。可是真正的修行人,是绝然反对这种文学上的描绘,在佛经里就有这句话,“修饰名字美”,修行人不干这种事情。而文学讲究修饰,修饰得这么美,仅仅起一个欣赏作用。即使你墙上的大饼,画得再好,你肚子还是饿的呀。你即使天天想这个饼,还是没吃到啊。这是我有体会的,我这几天天天想苏州同学来,为什么?因为我想吃苏州大饼,苏州大饼确实好吃啊。但是想了这么久,仍然没吃到啊。所以写诗、画画,想得美,全是无聊的人干的,而且这些人还非常傲慢,称为文学家、艺术家、画家、诗人。想得好,应该叫幻想家。
佛最现实,走佛给我们指的现实的路,
肯定能成就
还是佛说得最对,佛最现实。我们为什么修行能成就?因为佛最现实,佛叫我们走的路就是现实的路,所以修行肯定能成就,因为现实嘛。说:现在很多人修行都没有成就,那怎么说?因为他走上了一条不现实的路。所以劝劝他们,还是回头吧!还是走佛给你指的现实的路。
你看佛讲话多么现实:众生无心,由境生心。众生没有心的,所以二祖找心,找来找去找不到。还是佛讲得对,众生没有心嘛,没有心,怎么找得到心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