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首页 > 佛学讲记 > 学修三皈依

学修三皈依(67-1(总第580)

────────────────────────

学好三皈依戒 修好三皈依定 圆满三皈依慧

────────────────────────

傅味琴讲于泰顺崇教寺 2011年8月2日

经文: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皈依戒
皈依佛,永不皈依天魔外道
皈依法,永不皈依外道典籍
皈依僧,永不皈依外道邪众
皈依愿
自皈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
自皈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
自皈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学菩萨法,目的是要快快成佛,这是十方如来对我们的希望

提要:

  • 学菩萨法,目的是要快快成佛,这是十方如来对我们的希望

  • 良好的个性、良好的情绪更容易断烦恼、行菩萨道

  • 修菩萨道,镇静、灵活两种个性都要

  • 劝人出家,却不以法提高他觉悟,最后还是回到世俗

  • 释迦佛度难陀出家就非常善巧

学菩萨法,目的是要快快成佛,
这是十方如来对我们的希望

我们学的都是菩萨法,我们的理想是要快快成佛。释迦佛也是这样希望我们的,释迦佛叫我们发四宏誓愿:佛道无上誓愿成。不想成佛的人,十方如来都对他不喜欢。

良好的个性、良好的情绪更容易断烦恼、
行菩萨道

我们修菩萨行,要注重自己个性的培养。从前在佛门,一直听到“要断烦恼”,但往往很苦恼:烦恼怎么个断法?即使你在佛门听了很多法,也不得要领。因为时代变了,以前年代的人仅仅讲讲人的品德,但现在时代变了,各方面都在发展,烦恼也在发展,你对烦恼不了解,你是很难断烦恼的。心理学也在发展,有许多现代的学问对我们还是很有好处的,所以我们应该跟上,我们能懂得一个人的个性情绪,把不良的个性、不良的情绪改变成好的个性、好的情绪,这对我们修行大有利益。

既然修行是修我们自己,我们自己内在的东西如果不改变,那就困难重重,因为内因为主嘛。道教是外道,尚且讲脱胎换骨,何况我们佛教的修行!我们修行,不能多少年还是保持老样子。良好的个性、良好的情绪非但使我们生活幸福,使我们健康长寿,更重要的是使我们容易断烦恼,容易行菩萨道。

修菩萨道,镇静、灵活两种个性都要

我们已经讲到镇静和灵活,是我们修菩萨道的人应该培养起来的个性。我们最好是这两种都要,你在镇静上要带灵活,在灵活上不能失去镇静,这是最好的。

劝人出家,却不以法提高他觉悟,
最后还是回到世俗

我们现在已经讲到灵活,释迦佛当年度众生也是很灵活的,不像现在人那么死板板的。有些人是好心,自己出家了,总希望别人也出家,可是有点刻板,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但是他总是说一句话,“你出家好不好?你最好能出家。”这句话错吗?又不错,但是不起作用。有许多人在别人推动下,拖拖拉拉出家了,要不了多久又还俗了,这起什么作用呢?这样就不够灵活。

人家出家了以后,又不跟他讲法,他觉悟没有提高,修行的生活这么枯燥无味,他适应不了啊。别看现在经常有人出家,也经常有人还俗呢。

释迦佛度难陀出家就非常善巧

释迦佛当年不是强拖强拉的,他很善巧。他要度难陀,难陀家里有个漂亮的妻子,难舍难离,所以一直没出家。释迦佛就托了钵,到难陀家门口乞食。

难陀对老婆说:“我去去就来。”他出去,接了释迦佛的钵,回进去装满了饭。没等他把钵交还给佛,释迦佛就走了。难陀只好跟在后面追,怎么也追不上,看看佛陀走得很慢,但就是追不上,一直跟到祇园精舍,难陀只好进去,因为钵要交给释迦佛。

到了精舍里,释迦佛问他,“你跟我出家好不好啊?”难陀碍于面子,总以为佛陀是跟他说说罢了,他想:“佛也知道我家里情况,我的老婆怎么肯让我出家?而且老婆这么漂亮,我也离不开她。”这让我想起我的一个老学生,多年了也不来,同学们遇到他,跟他说,“你可以到老师那里去啊。”他回答,“老师了解我的情况,所以他没有叫我去。”那么一直到现在还不来。

那么难陀说:“好好好。”释迦佛马上叫舍利弗,“你给他剃头。”你自己说好的嘛。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繁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