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首页 > 佛学讲记 > 学修三皈依

学修三皈依(67-5(总第584)

────────────────────────

学好三皈依戒 修好三皈依定 圆满三皈依慧

────────────────────────

傅味琴讲于泰顺崇教寺 2011年8月2日

经文: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皈依戒
皈依佛,永不皈依天魔外道
皈依法,永不皈依外道典籍
皈依僧,永不皈依外道邪众
皈依愿
自皈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
自皈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
自皈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第一句批评,第二句表扬,就把前面批评话的作用冲掉了

提要:

  • 在许多父母心里,去学佛法,就不应远行;去谋取名利,走多远都可以

  • 表面上是因为感情,舍不得人离开,实质是不赞成学法修行,把人拖回世俗为他服务

  • 第一句批评,第二句表扬,就把前面批评话的作用冲掉了

在许多父母心里,去学佛法,就不应远行;
去谋取名利,走多远都可以

我因为今天身体不太好,不能多讲,所以长话短说。比如有句话说,“父母在不远行”,好话,因为你总要把父母照顾好。其实全都远行的,你不远行能做官吗?做官都是到远方去的,难道他们不懂吗?从小熟读圣贤书的人,做到了吗?

有人补充得比较全面一点,“老师啊,后面还有一句话:远行的话,你要跟父母说清楚,免得父母牵挂。”也对,都是好话,两句话都对,那么到底能不能远行呢?

后来人呢,就利用这两句话来玩弄手段了。如果你要到佛学苑来,父母说:“父母在不远行。”你说:“妈,我想通了,我佛学苑不去了,免得你心里难受。”“哎,那才叫孝妈。”如果你要出国到美国去,爸妈就说:“哎,快走快走,到了美国来信啊。”就是这么一套玩艺。

因为我分析得细致,有人跟我打招呼,“傅老师啊,给我们留点面子呢,别把我们皮都剥光了。”(众笑)不把皮剥光,说得清楚吗?

表面上是因为感情,舍不得人离开,实质是不赞成学法修行,把人拖回世俗为他服务

比如从前有个老学生在这儿,后来就慢慢变掉了。她的丈夫一封一封来信,信上写的话,我可以说两句,“我天天枕头上的眼泪,就是因为想念你啊。”结果这个老婆学法也不学了,一回去,丈夫叫她干厨房干什么,什么都叫她干。所以这种虚伪的好话听不得的。

还有的,看起来是夫妻的感情,怎么也要把他拖回去。你们不知道,来这儿常住的人,家里要么父亲同意,母亲不同意;要么母亲同意,父亲不同意。有个孩子挺聪明,她父亲不同意,她跟父亲说,“我跟母亲两个人同意了,你一个人不同意,少数服从多数。”(众笑)

在家里讲道理讲得通啊?家里人拖你,拖回去都是凭感情,最好老婆天天在身边,否则拖回去干嘛?老婆回去了,家里人说:“你不许去佛学苑啊,但你去工作可以。”结果老婆去很远的地方工作,他一点不想她。因为老婆工作了,赚来钱给他用啊。

第一句批评,第二句表扬,
就把前面批评话的作用冲掉了

从前我的邻居发生了一件事情,讲出来,可以使你们对我刚才讲的道理更加明白。从前上海的小孩经常帮妈去买菜的,因为从前条件不好,哪有什么保姆?那时候买菜都要凭票,买肉要肉票,买鱼要鱼票,买米还要粮票,有各种票。

结果孩子买菜回来了,妈就奇怪,问他,“我们是小户,只能买小鱼,你今天怎么买回来一条这么大的黄鱼啊?”孩子说,“我趁他们不注意的时候,自己拿的。”(众笑)妈说了两句话都是好话,第一句话,“哎呀,你怎么可以这样?”就是说:“你怎么可以偷人家的?”好话。那么再朝菜篮子看看,又说了第二句,“这条黄鱼倒不错。”(众笑)黄鱼确实不错,也是好话。结果第二句话把第一句话的作用冲掉了,孩子会想:“虽然妈前面批评我,可是后面又赞叹我,我拿了黄鱼,妈还说不错呢。”嗯,这种手段很虚伪啊。

还有一些明天再说啊。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繁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