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治皇帝问了玉琳的法号及出家的祖庭后,只是相视而笑,即日要玉琳和他同时进京,请往西苑,恨相见之晚。(此段出自雍正皇帝御选语录中--作者注)
“寡人当初受难时,有平分江山之言,现在想拟实行此项诺言。”顺治皇帝驾至西苑亲自对玉琳说。
“陛下!僧侣是方外之人,三衣一钵足矣,要国土有何用处?请陛下不要因此挂怀,玉琳想于明日再往各处行脚!”
“法师既是如此推辞,那么寡人及全国人民,正式礼拜法师为国师。”
“不敢!陛下!”玉琳谦虚的说:“玉琳年轻德浅,不敢受此恩宠,全国高僧甚多,还望陛下体察。”
“法师年龄虽轻,而德学饱满,佛法中向有依法不依人之语。法师如无菩萨福慧,何能指示寡人脱险?”
“不敢欺瞒陛下,这完全是家师兄玉岚锦囊中所指示,陛下为国觅师,也该以家师兄为先!”玉琳照实的把玉岚所指示的第一个锦囊,告诉顺治皇帝。对于第二和第三个锦囊没有提起。
“寡人和你有缘,希望不要过分推辞!”
顺治皇帝意甚诚恳,玉琳想到为佛教为僧人争一口气,也就老实的承认。他现在对于名利的观念本来是很淡泊,但他想能为出家僧众扬眉吐气,这也是他很乐意的。他想到追求名利荣华是一种执着,舍弃名利荣华更是一种执着。最好对名位能得之不喜,失之不忧。他对这些没有要求,他只觉得能成就众生,有益佛教,也就心满意足了。
顺治皇帝得到玉琳的允许,很快的颁诏天下,叙明原委,要全国的人民在拜国师的这一天,家家户户摆设香案,当五更三点的时候,皇上亲自率领全国臣民,一同礼拜。
圣旨刚传下来,第一个知道的是王老宰相,王宰相听到皇上要拜国师,惊疑万分,他心下想,这位国师是谁呢?圣上轻衣简便的出去,前日回来,听说还带了一位年轻的和尚,难道就是要拜那位年轻的和尚为国师吗?
王宰相得到顺治皇帝的允许,先参见国师。
“呵!是你!玉琳!……”这出乎意外的事,使王宰相过分的紧张,但随后知道喊得太冒失了,很快的改换了口气说:“呵!不!国师!王丞相参见!”
“相爷!免礼!这儿请坐!”玉琳也客气的合掌问讯。对王宰相的惊奇一点没有介意。
王宰相想到当初要他招亲的事,面上现出愧意,内心好像感到非常的歉疚!
玉琳好似忘记过去一样,一点也没有把那逝去的岁月,和那些发生过的事情,放在心上。
最后,王宰相恭维玉琳一番,并说他的女儿能先拜玉琳为师,真是无上的光荣!
“呵!相爷!想起来了,吴师爷的事情,后来不知是如何处理?”玉琳没有怀恨吴师爷的心,只有挂念吴师爷的心!
“说起吴师爷来真是该死!”王宰相说:“本相起初接到小女来信,说师父冤屈被捕,本相本可将公事交代一下回乡,但第二日小女又有信来,说明吴师爷犯罪经过,我即刻回复她命当地县衙,重重办罪。可是,没有数日,吴师爷竟然病死狱中,恶有恶报,倒也罢了。但险些儿害了师父,这都是本相用人不明,还请原谅!”
“唉!”玉琳叹一口长气:“这都是玉琳的不是,方使吴师爷犯罪!”
他们都为吴师爷不好好的做人惋惜了一阵。随后王宰相也就告辞退出了。
时光迅速,等到全国都得悉圣旨以后,大清朝顺治皇帝和全国臣民礼拜国师的典礼于四月八日佛诞节的早晨五更上朝的时候就隆重举行。在前一天夜晚,玉琳无论怎样也睡不着,他一时静坐,一时念佛,但心中盘结着的问题,还是想不出办法解决。他想明天将要接受天子及四万万多人的礼拜,这样岂不是要把福折光了吗?他为这个问题考虑着,最后,他终于想起师兄的第二个锦囊,师兄当初说过如要在息福的时候,打开来看,自有解决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