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佛学讲记
政策理论 文 学
动态报道 佛教心理学
介绍佛教 佛学禅定
介绍佛陀 佛教故事
人物介绍 生活的教育
幽默格言 海内外佛教
     

 圆满生命的实现 (109)
              ──布施波罗蜜
陈柏达著

十六、财施和无畏施应顺便加法施

布施穷苦的人,最好顺便讲一些佛法给他听。譬如说告诉他因果报应的事实——“为善得乐,造恶受苦。”教他忏悔过去的业障,让他明白今生受苦的原因和忏悔会减轻业报。更重要的是今生不可再种恶因。今生不种苦因,来生自然不受苦果。这跟“预防胜于治疗”和“大医医未病,下医医病后”的原理是相通的。救济苦难于发生之后,不如防患苦难于未发生之前。劝人念佛行善,不造杀生、偷盗、邪淫、妄语等恶业,比事后的救济和安慰要高明多了。

所以《优婆塞戒经》告诉我们:布施穷人以前,先鼓励他归依三宝、受持斋戒。如果对方不能归依佛法、受持清戒,就请他跟随我们唸几句简易而引人深省的经文或偈颂。

《解深密经》的第四卷说:“如果单以财物饶益众生而便感到心满意足,而不能使众生解脱恶道,进入善境,这叫做没有方便善巧的技巧。为什么呢?布施财物不是真正的利益众生,譬如肮脏的粪土,不管多或者少,终究不能成为香洁的物品。众生由于造作恶业,所以才会受苦。只布施财物无法使众生得到真实的利益和安乐,惟有以美妙的善法来教导和启迪众生,才是饶益众生的最佳途径!”

《无常经》记载:从前有四位得了神通的婆罗门,他们听说:只要以饮食供养佛陀,死后就会升天;如果听了佛法,就会达到解脱的境界。他们喜欢享受天福而不愿解脱,所以他们每人就各拿了四瓶石蜜去供养佛陀。第一位婆罗门供养佛陀时,佛陀只说了一句“所行非常”,他就掩住耳朵不再听下去。第二位婆罗门供养佛陀时,佛陀也只说了一句“诸法兴衰”,他就掩着耳朵不听了。第三位婆罗门供养佛陀时,佛陀只说了一句“有生则死”,他就掩住耳朵不听。第四位婆罗门供养佛陀时,佛陀只说了一句“此灭为乐”,他就掩住耳朵不听了。他们回去之后,聚在一起谈论佛陀讲了什么道理,每位婆罗门都把自己所听到的一句话讲出来。四句连起来成了一首偈子,他们玩味这偈的意思,终于心开意解,而证得三圣果。他们悟道以后,一齐来到佛陀的面前礼拜忏悔,请求佛陀收留他们当弟子,后来他们都断除烦恼而证得阿罗汉果。

《贤愚经》的第十二卷记载:佛陀在舍卫国时,舍利弗尊者用天眼观察哪一位众生应得度化,他看见:有许多商人要去外国做生意,顺便带了一只狗,当商人们在半路上休息时,这只狗就偷了肉吃。很多商人共同打那只狗,而把狗的脚打断了,丢弃在路旁。舍利弗看见狗躺在地上抽挛,一副疲惫和饥饿的样子,他就来到狗的身边,以食物喂狗,狗得到食物,内心非常欢喜,当然也有说不出感激。舍利弗为狗说了微妙的佛法,不久狗便命终了,它的神识投生在舍卫国做一位婆罗门的孩子,名字叫做均提。均提七岁时,舍利弗去婆罗门家中,请求婆罗门让儿子出家,舍利弗将均提带到祇树给孤独园,舍利弗为他说法,均提心开意解而证得阿罗汉果。均提得道以后,他以智力观察自己的宿世,看见自己前生是一只饿狗,承蒙舍利弗解救和说法恩德,今世才能得到人身,并证得道果,他内心十分欢喜,他心里想:“我承蒙师父的恩赐,才能解脱各种苦恼,我现在愿意终身做舍利弗的随从侍者,以报答他的大恩大德!”

我们布施财物时,顺便对受施者说法,好处真多!不但对方容易听得入耳,而且可以启发他的思想和观念,一旦有了正确的知见和智慧,将来就会受用无穷。纵使对方听不太懂,也可以结个善缘,所谓“一历耳根,永成道种”。当然我们说法时要观机逗教,尽可能运用对方所了解的语言、字汇和词句去传法,才能收到更大的效果。福德和智慧不可偏废,我们希望所有的众生都能“福慧双修”!诚如《分别业报略经》所说的:

常乐修智慧,而不行布施,来生有聪明,无财受贫苦。

唯乐行布施,而不修智慧,来生得财富,愚暗无知见。

施慧二俱修,来生福慧全。

施慧俱不修,长夜处贫暗。

佛陀在《海龙王经》的〈法供养品〉中也说:“以香花、檀缯盖、幢幡伎乐、衣被、饮食、床铺、医药供养如来,虽然可以得到很大的福报,而且能随着供养的物品,得到相关的果报,但是财物的供养不够究竟,无法达到圆满的解脱境界。所以菩萨应用下面这四件事物来供养如来:第一、不舍弃道心,培育品德的根本。第二、本着慈愍心,去运用智慧。第三、勇猛精进,庄严清净的佛土。第四、深入奥妙的经典,洞悉宇宙和人生的最高真理。这四样东西才是供养如来的最佳礼物。”

《华严经·普贤行愿品》的第四十卷说明了七种供养:“各种供养当中,以法供养最为殊胜。其中包括了如说修行供养、利益众生供养、摄受众生供养、代众生苦供养、勤修善根供养,不舍菩萨业供养,不离菩提心供养。一念顷的法供养功德比许多香花、音乐、伞盖、衣服、香末、油灯等财物的供养功德,还要胜过百倍、千倍……无数倍。”

《华严经·普贤行愿品》的第三十八卷,提到了圆满供养如来的十种方法:

(一)以法供养。

(二)修行诸行。

(三)平等利乐一切众生。

(四)以慈悲心,随顺摄取众生。

(五)以如来力,随顺一切。

(六)不舍勤修一切善法。

(七)不舍一切菩萨事业。

(八)如说能行,如行能说。

(九)长时遍修,心无疲厌。

(十)常不舍离大菩提心。

“必须能做到上面这十点,才能圆满地供养如来,而不是以财宝、饮食和衣服,就算做真正的供养。为什么呢?因为如来恭敬尊重真理的缘故。譬如孝顺的孩子非常尊重父母,时常和颜悦色服侍顺从父母的心意。假如有人恭敬他的父母,那孝子一定会更尊重那个人。诸佛也是如此。如果众生能供养法,就是真正地供养如来。因为如来非常敬重佛法。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繁體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