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传播真理(法施)
(八)法施的实例
《百缘经》的第四卷记载:佛陀因为断除所有的烦恼,具足了无限的慈悲心和圆满的智慧,加上过去生生世世为法忘躯、舍身求法的精神,所以他日以继夜地讲经说法,从不休息。甚至长夜为众生说法,也不会厌倦。
法施的可贵,在于它可以改变人的思想和行为,例如:《法句譬喻经》的第七品记载:正当佛陀在罗阅祇游化时,离开罗阅祇五百里的山中,只住了一个家族,一共有一百二十二人。每个人都以打猎为业,拜鬼神而不知道有佛菩萨。佛陀发现他们得度的时机成熟了,就来到他们附近,坐在一棵树下。那个家族的男子都去打猎了,只剩下妇女在家。妇女们见到佛陀的光芒四射,连山中的树木和石头都变成金色,大家都惊喜,她们以为佛陀是神人,就前往去礼拜和供养,佛陀为她们讲解杀生的罪业、仁慈的福报以及无常的道理,那些妇女听了非常欢喜,她们对佛陀说:“我们这山里的居民都杀害野生动物,以肉类为主食,我们是否可以准备肉供养你呢?”佛陀对妇女说:“佛法是慈悲一切众生的纯善法,佛法不赞成肉食,我已经吃饱了,不须再麻烦诸位!”佛陀接着又对她们说了仁民爱物以及素食有益的道理。
本来每次丈夫打猎回来时,太太都会出去迎接。可是这次她们听经听得正起劲,没有出去迎接。打猎的先生以为家里发生了变故,回到家中看见太太们各个都坐在佛前听经,心里非常愤怒,想要杀害佛陀。太太们劝告丈夫说:“这位是神人,你千万不可动恶念!”因此他们对佛陀悔过和礼拜。佛陀又为他们演说不杀的福德和杀生的罪报,他们禀告佛陀说:“我们生在山中,一直以打猎为生,所累积的杀业已经很重了,应怎么做才能避免遭殃呢?”佛陀回答他们行慈有十一种福德,不但不会遭殃,而且好处多多。(详见原经)
他们听完了佛陀所说的道理,全家族一百二十二人,每人都信受奉持五戒。后来佛陀又请瓶沙王赐给他们一片田块和谷类、食物等,他们从此改猎务农,人人充满着仁爱心,国家安和乐利。
另外有一个故事说:从前有一个人,他是个独生子,小时候父母十分怜爱,将一片希望都寄托在他身上。年纪稍长,便为他寻求教师、善友,劝勉他努力求学。
这小孩因自幼受父母娇惯,一味的只爱玩乐,对老师的教导,丝毫不肯用心,这样过了好几年,什么也没学成。父母失望之余,只好叫他回来继承家财,整治产业,原指望他勤劳治生,谁想到他却照旧只知享乐纵欲,不过数年之间,原本富裕的家庭,已变得贫穷不堪。这孩子并不因此而悔悟,他开始将家中的物品一件一件的卖出去,越发放纵无度,每天蓬乱着头发,赤着脚,衣服也是脏兮兮的,没有钱时,便不讲理的与人起冲突,全然不觉羞耻,他却从来不知道自己的愚痴。很快的,身边的人都厌恶他,一国的人将他看作凶恶之人,出入都没有人愿意跟他说半句话。
当大家都厌离他的时候,他开始埋怨:父母为什么让我这样无财无能!师长竟然没有帮助我!而祖先的神灵何以不肯保佑我,致使我今日落在这样艰困坎坷的地步。他每天就这样怨天尤人。有一天,他想着:众人都丢弃我了,不如去事奉佛,跟在佛身边,将来可得福报。
他便寻找佛,到了佛的处所,上前向佛礼拜说:“佛大慈大悲,无所不容,乞求您允许我作为弟子。”佛知道这个人可以度化,便告诉他:“立志求道,行为应当清净,你执著污秽的习性,来此也不得利益,不如回家中善尽本分,孝事父母,恭谨无缺,诵习师教时刻不忘,勤劳操作便能富乐无忧,身口意自守于礼,言行谨慎,勤敏修行,这样的行为,人所赞叹,如果都办到了方能入道。当知:不诵习是言语的污垢,不勤劳是家业的污垢,不庄整是威仪的污垢,放逸身心是事业的污垢,不善是行为的污垢,为恶不更改是恒久随身的污垢。”
他听了佛的话,知道自己憍慢愚痴,便接受教诲,满怀欢喜感激之心回到家中,他一而再、再而三思维佛语,从此以后彻底忏悔过错,行为也完全改变了,他孝事父母、尊敬师长、诵习经书、勤劳操作、恭谨的守戒不犯,志心在道上,与过去判若两人。不久之后,宗族都称赞他的孝心,乡党之人也都赞叹他的友悌,善名传遍了国内。(摘自第一百三十七期的《明伦杂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