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寓言的哲理】(38)

吉相

时彼檀越思惟良久,默不能答。比丘又问:“此名何物,白如雪团?为从何出?以水浸渍,吹乃出声。”

檀越答言:“名为贝,因海而生。”

比丘问言:“汝言贝者,从海中出,置舍陆地,日暴苦恼,经久乃死?”

檀越答言:“实尔。”

比丘语言:“此不为吉。”即说偈言:

彼虫贝俱生,昼夜在贝中,
   及其虫死时,贝不能救护。
   况今汝暂捉,而能为吉事?
   善哉如此事,汝今应分别!
   汝今何故尔,行于痴道路?

尔时檀越低头默然,思不能答。比丘念言:“彼檀越者,意似欲悟,我今当问。”告檀越言:“世人名为如欢喜丸者,为是何物?”

檀越答言:“名毗勒果。”

比丘告言:“毗勒果者,是树上果,人采取时,以石打之,与枝俱堕。由是果故,树与枝叶俱共毁落,为尔不耶?”

檀越答言:“实尔。”

比丘语言:“若其尔者,云何汝捉便望得吉?”即说偈言:

此果依树生,不能自全护,
   有人扑取时,枝叶随殒落。
   又采用作薪,干则用燃火,
   彼不能自救,云何能护汝?

翻译:

这位施主思考良久,默然不能回答。比丘又问道:“这是什么东西,白得像一团雪?从哪里来的?用水浸一下,吹起来就会出声。”

施主回答道:“这叫做贝,生在大海里。”

比丘问:“你是说贝出自海中,被抛在陆地上,太阳暴晒,经过好久才死的?”

施主答道:“是这样的。”

比丘说:“这就不吉利。”于是他又说一偈言道:

虫与贝俱生,昼夜在贝里,
   及其虫死时,贝不能救济。
   今你戴头上,岂能得吉利?
   善哉如此事,你今应分析!
   你今因何故,竟如此愚痴?

施主默然,低头思考,不能回答。比丘心里想:“这位施主思想似乎有些觉悟了,我现在再问他一下。”他便对施主说:“一般人说的如同欢喜丸一样好吃的是什么东西?”

施主回答道:“是毗勒果。”

比丘对施主说:“毗勒果生在树上,人要采摘,就用石头打,果和树枝一起掉下来。树和树枝、树叶,为了这个果实都遭了殃,是这样的吧?”

施主答道:“是这样的。”

比丘说:“要是这样,说什么你举起毗勒果,就希望能得到吉利呢?”他于是再说一偈言道:

此果长树上,不能自保全,
   有人采摘时,枝叶俱遭难。
   还有人砍树,树干作柴烧,
   自救尚不能,谈何救你难?

偈曰: 祈求天赐福,不如行善途。
     光做无益事,终为苦恼缚
(摘自《佛经寓言故事》王邦维)

猴子和渔夫

几个渔夫在海边撒网捕鱼,有一只猴子站在高高的树上,好奇地观察着渔夫们的举动。后来渔夫们回家吃饭,将网留在岸边。猴子就下树走过去拿起渔网,模仿渔夫的动作,抡起网往外抛,结果把自己罩在里面掉进了水中。猴子一面挣扎,一面哀叹着:“我从来没拿过渔网,怎么可能会用它捕鱼呢?真是自作自受啊!”

人生智慧

许多事情并非像看起来那么简单,渔夫撒网就是如此。看似容易,实则隐藏着丰富的方法、经验,所以即使是聪明的猴子也不能一看就会。

这就显出实践的重要性来了。学习新事物,观察固然必不可少,然而更为关键的是亲自动手实践,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这样才能真正掌握。切不可不懂装懂,盲目行动,像猴子那样,捕鱼不成,反害了自己。(摘自《伊索寓言与人生智慧》)

   上一页         下一页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