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下一页
【中国禅宗】(1)            
 又名一心禅、非次第禅、祖师禅
 

禅派二门

        总分二派

震旦禅派二 次第非次第 次第依教观 非次一心禅

        一心禅

灵山拈花笑 心心相印传 证教海精髓 第一义悉檀

惟论见佛性 绝次第言谈 摄上根上智 喻如天龙雨

我说二种通 宗通及说通 说者授童蒙 宗为修行者

            (摘自《能海上师全集》第一辑“定道资粮颂”)

       禅就是心,心就是佛

禅,就是我们的心性,就是用心生活,为什么用心?因为用心才是根,树没有根就会枯死。心就是净土,心就是不来不去;因为我们没有发现它,所以就有来有去;因为没有觉照它,所以它就失踪了,不属于你。到哪里去找?从生活里去找,从举手投足间去找。怎么找?净化自己许多粗鲁的念头,慢慢就会看得到,因为心思太粗鲁,一切的行为想法太快速,便不能回光返照看到自己的心在哪里。”

                       (摘自《禅菩提》 释心道著)

        禅的精神 

它以源远流长的历史,它以大量生动的传说和奇异精妙的禅语,它以对东方文化长期的深刻影响,构成了一个深邃、广袤的禅的世界。

在这个禅的世界里,时而花红柳绿,鼻竖眼横,极为普通,极为平常。时而海底红尘,火中白雪,难以捉摸,不可思议,充满了难解之谜!

禅对千万人的心灵亲切呼唤:归来吧!别迷途忘返,快回到自身的安宁的家园。禅告谕人们,佛在自身中,此心就是佛,如能识自心,人人都成佛。于是,人们把禅宗又称作心宗。

    (摘自《中国禅宗语录大观》序言)


        禅宗是一种人生哲学①  

如果在其他人身上不存在对我们自己的生命的关注,就没有人格的真正发展和完善。

美国哲学教授曾问日本禅宗研究者:“佛陀留给后人的,究竟以什么为最重要?是那些诲人不倦的讲词,还是他那堪为典范的人格?”日本人回答说:“当然是他的人格。每次讲道自然也是人格的表现。”

                       (摘自《顿悟人生》 陈文新著)

  *一日一禅*

     一、依附权势者不得善果 

    栖守道德者寂寞一时,依附权势者凄凉万古。

依道而行的人,能够心安理得地过日子,但是,他们在有生之年,常因与世无争而默默无闻。

“道”可说是人类生存的原则,“德”则是修养而成的高尚人格。普通人须努力不懈,才能成为有德之士。

然而,有道德的人,通常对名利看得很淡,所以,他们的存在,或许得不到世人的重视,以致寂寞地终其一生。所谓“寂”是形容无声,“寞”则是表示宁静,他们不求闻达,一辈子过得平平淡淡,可是,由于活得堂堂正正,并不会有为世遗弃的感觉。

相反的,那些以阿谀的手段,来获取名利的人,虽然在生前得享富贵荣华,死后却以所行不义,而为后人所不齿,因此,他们的结局是凄凉万古。

而且,他们在世时,必须小心翼翼地逢迎他人,整日惶恐不安,正是追求名利的代价! 

所以说,一个深谋远虑的人,会抱着守正不阿的态度,宁可藉藉无名地过一生,也不愿招致千古的骂名。

如果能忍“一时之寂寞”而栖守道德,由于无欲而清心,遂能透视事物的本质,保持应有的原则,而在身后留下美名。 (洪应明著)  

                  下一页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繁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