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佛学讲记
政策理论 文 学
动态报道 佛教心理学
介绍佛教 佛学禅定
介绍佛陀 佛教故事
人物介绍 生活的教育
幽默格言 海内外佛教
 
  下一页

 八正道 (3)
        ──佛陀的安乐之道
(斯里兰卡)德宝法师 著 赖隆彦 译

佛陀的发现

技术突飞猛进,带来财富,但同时也带来紧张,稳定的生活与工作面临快速变化的压力。那是二十一世纪吗?不!是公元前第六世纪。一如今日,那是个战火频仍、经济脱序与既定生活形态大幅崩解的时代。在和我们相似的情况下,佛陀发现了一条安乐之道。他的发现,即一步步修心以达到满足的方法,不只适用于过去,也同样适用于现代。

把佛陀的发现付诸修行是急不来的,它可能得花上好几年的时间。刚开始,最重要的是,通过接纳新习惯以改变生活的强烈渴望,并学习以全新的眼光去看世界。

佛陀八正道的每一步都需要修习正念,直到它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为止。正念是如实觉知事物的自我修行方式,以正念为你的口令,你一步步地走过两千五百多年前佛陀传下来的八正道,那是一条温和、有助渐进修行的灭苦之道。

谁应该做这种修行呢?所有厌倦痛苦的人。你可能认为“我的生活还不错啊!”或“我够快乐了!”,生活中总有满意或愉悦的时刻。但另一面呢?当事情不顺遂时,你闪躲的那部分呢?灾难、优伤、失望、病痛、忧郁、寂寞、愤怒,以及那种求好心切的挑剔感觉。这些事情也会发生,不是吗?我们脆弱的快乐必须依赖事情以某种特定的方式发生,但还有不依赖任何条件的快乐。佛陀教导我们寻获这种究竟安乐的方法。

若你愿意去做一切有助于离苦的事──面对当下的阻力与渴爱的根本,你一定会成功。即使你是个偶尔翻阅的读者,只要愿意善用那些对你有意义的话,你也能从这些教法中获益。若知道什么事是真实的,别忽略它。只管去做吧!

那听起来好像很简单,但其实是最困难的。当你内心承认“我必须做这个改变才会更快乐”──并非因佛陀如此说,而是因自己的心认出真谛来才这么做──此时你一定要全力以赴做出改变,必须下定决心改掉坏习惯。但那个努力的代价是快乐──不只是今天,而是永远。

让我们开始吧!下面我们将检视快乐是什么,为何它那么难以掌握,以及如何展开佛陀的八正道。

什么是快乐,什么不是快乐

渴求快乐自古皆然,但快乐总是躲着我们。快乐的意义是什么?我们总是寻求欲乐的经验,像是品尝美食或观赏有趣的影片,期待它为我们带来快乐。但在欢乐经验的短暂享受背后,是否有快乐呢?

有些人千方百计地想累积令他们欢愉的经验,并称之为快乐的生活。另外有些人意识到纵欲的限制,转而寻求物质舒适、家庭生活与安全等更持久的快乐,但这些快乐的来源都有极限。世上有许多人生活在饥饿的痛苦中,连穿着与栖身的基本需求都不可得,经常活在暴力威胁的阴影下,因此他们认为增加物质舒适,能带来持久的快乐,是可以理解的。在美国虽然因财富分配不均使许多人身陷贫穷,但还不至于出现世上许多地方常看得到的挨饿受冻。多数美国人的生活是宽裕的,因此,其他地方的人便认为美国人是世上最快乐的。

但若他们来到美国,看到的事实会是什么?他们会注意到美国人经常都很忙碌──赶着赴约;用手机交谈;采购杂货与衣服;长时间在办公室或工厂中工作。所有这些疯狂的活动是为什么?

答案很简单。美国人虽看似拥有一切,但还是不快乐,他们为此感到困惑。美国人拥有亲密钟爱的家人、好工作、美好的家、足够的金钱、多彩多姿的生活,但怎么可能依然不快乐呢?他们认为不快乐是由于缺乏这些东西。财富、社会认同、朋友与亲人的关爱,以及声色犬马的欲乐,应使人感到快乐,但为何美国人也和其他地方的人一样,经常感到愁苦呢?

看来我们认为应使人快乐的那些事,其实是痛苦的来源。为什么?因为它们不持久。关系结束、投资失败、失去工作、孩子们长大后离开,从资产与欲乐所累积的幸福感顿时消散。周遭的事物变化无穷,威胁着我们认为快乐所需的那些事物。实在很矛盾,我们拥有愈多,不快乐的可能性便愈高。

今日人们的需求渐趋精致,这是事实,但无论搜集了多少昂贵与精美的事物,他们总想要更多。现代文明鼓吹这种需求,如每个电视广告所宣传,真正能让你快乐的东西,是这辆闪亮的新车、这台超快的计算机、这次夏威夷的豪华旅行,而它似乎暂时有效。人们将新拥有的兴奋刺激或高兴的经验误认为快乐,但很快地就再次心痒了。古铜色的皮肤褪色,新车出现刮痕,于是他们渴望另一次消费刺激。这个无尽追逐消费的心态,使他们看不到真实快乐的源头。

 
  下一页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菩提心网站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翻印须征得本站授权
     
繁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