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舍利非证”

        ——鹿苑问答

(《鹿苑之音》1999年3月第一期)

问:前几天,我跟人讲,夏莲居会集佛经的做法不妥。当场有位女居士提出一个问题:夏居士死后火化得舍利,这又作何解释?当时把我问住了。后来我找出第7期《鹿苑之音》,看了法藏法师的开示,从中有了答案,但是其中的道理,还是觉得比较深奥,请您再详细赐教为感。(江苏张家港周居士问)

答:法藏法师最初演讲时,对这个问题,是说得比较详细透彻的,后来形成文字,简洁了一些。我现在根据他的演讲,加上自己的学习和体会,试复如下,仅供参考。

首先必须说明的是,法藏法师讲“舍利非证”,正如有人谈会集本及其有关的人和事一样,并不是“全盘否定”,正如蔡惠明居士所言:“……正知正见的地方,还是要护持;东拼西凑、随意自解,甚至割裂经文,当然要反对。”(《鹿苑之音》第6期第3版)法藏法师在这里所要说明的是:“一个人稍有修行”,并不能说明“他所说、所做的一切都对”;提倡的是“依法不依人”,这是遵循和符合世尊教导的。

“舍利”,印度梵语直译,中文的意思即是“死尸”、“灵骨”、“遗骨”、“遗体”。最初多用来指佛的灵骨,但到后来,也有将一些僧人乃至居士甚至动物的遗骨或遗物称作舍利的。很明显,这些舍利,是不能与佛舍利相提并论的,倒是越来越接近这个词的原始意义了,而从这个层次讲,众生死后,没有不留下舍利——死尸的。

一个人能否留下舍利,与他的善根、愿心,与众生的因缘,以及一定的修持等有关。虽说与修持有关,但却没有必然的联系;并不是所有有修持的人,都一定非要留下舍利。古往今来,那么多菩萨罗汉、祖师大德,也不是个个都留下了舍利。有人能留下舍利,可以从一个侧面,佐证他有一定的善根或修行,但却不能说明他一定就有如何大的修行,更不能据此而认定他一定是什么什么佛、什么什么菩萨,就是圣者;不能说明他的一切,都是对的,就没有一点迷惑或者过失了,乃至错的也成了对的。佛经上从来没有讲到舍利是修行到某种层次的果或表现;没有讲到我们修行到哪一个层次,就必定能留下舍利;没有讲到舍利能印证修持,更不必说印证佛法了。所以,我们不能单纯用舍利去衡量、考证一个人的修持;一个人的修持如何,主要还是要依据佛法,从这个人的修持本身去考察,看他如何修持。舍利,说到底,毕竟还是物质的东西,还是色尘、色法,还是无常,还是要坏。想当初,释迦世尊留下那么多舍利,今天我们还能见到几颗?更不必说过去诸佛了。舍利作为一种“奇异”现象,与神通、感应一样,学佛的人,具足一定的因缘,通过修持,可以得到,可以借它来接引众生(而不是证明或炫耀自己的修持),但它毕竟是修行的“副产品”,是一种手段和方便,不是我们修学的终极目标;我们学佛的最终目的,还是成佛,了生脱死,不是想要两颗舍利。所以,佛经上只教导我们如何修行成佛,从来没有谈到如何炼丹“炼”舍利;佛法八万四千门,从来没有通过修炼舍利而成佛的。

据法藏法师介绍,台湾佛光山有一条狗,死后也烧出了舍利。漳化有一位女居士,生前不能弘法利生,临终觉得很惭愧,于是发愿,希望死后火化,能烧出舍利,以接引后人。由于愿力坚固,最后果然如愿以偿,烧出了全身舍利,五颜六色,光彩夺目,比许多高僧大德乃至祖师还多。如果说,烧出舍利是修持好的必然表现的话,那岂不是说,这位居士的修持,比祖师乃至大阿罗汉还高?

禅宗六祖慧能大师,圆寂之后,肉身千年不坏。前些年,听说河北有一位农村老太太,从未听闻过正信的佛法,也不懂得真正的修行,连居士都不是,死后也保住了肉身—释迦佛也未留下肉身啊—这是不是说,世尊还不如他们呢?

经上讲:“人之居世,谁能无过?学人失念,尚起烦恼;罗汉结习,动身口意,岂况凡夫,而当无过?”“凡夫之人,举足动步,无非(不)是罪。”等觉菩萨,如观音、弥勒,尚有一分无明要破,何况一般稍有修行、能烧出一些舍利的人呢?世尊灭后百年,佛教分裂,诸大罗汉们,在结集经律时,对佛法的理会,产生分歧;连大阿罗汉们对佛法的理会,都有迷惑而不同,何况一般的人呢?因此,对于有修行的人,我们也要依据佛法,一分为二地客观对待,对的就要坚持、学习,错的也要扬弃;怎可不分是非,一概盲从迷信呢?

可是,我们好多人,受“泛修行论”的影响太大了!说一个人好,就什么都好。西施心痛,皱起眉头,明明是病态,也成了美,争相效仿。济公喝酒,还有人吃鸽子,这些明明都是过失,“可他们是大德啊,有修持;有修持的人,怎么会有错误呢?”于是,就说他们是圣僧境界,菩萨化世,凡夫不可窥测。可是菩萨化生世间,就是要让凡夫看见的,何必又深不可测呢?菩萨圣僧既然化现比丘相,就当为比丘楷模,怎可导人违背释迦训诫呢?实际上,错就是错,大德为什么就没有犯错的权利,就不能犯一点错误过失呢?所以,我常跟人讲“高处不胜寒”。我们的小报,最初是发给本寺居士学习的,后来,知道的人多了一些,我就害怕。有人想了解本寺的情况,想登门拜访,想要我们的相片,我们都婉言谢绝了。一开始,我们的小报还刊登一些本寺的消息,后来就少了。为什么?怕出名,自己的习气毛病太多了!中国人是不许好人犯错的,更不许说好人有错。如果好人一旦真的有了过错,他们就困惑,于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说一个人坏,就什么都坏。许多在家人,就常用这种目光去看待中国的佛教和出家僧人,一边造“神”,一边悲观失望——“啊,末法来了!”“平常心是道”,实际上,好也罢,错也罢,这些都是很平常的;脱离这些“平常”,何处悟道呢?

世尊早就告诫我们,“依法不依人”、“以法为师”、“以戒为师”。可是,中国有两千多年的封建历史,人治思想影响太深。几千年了,大家都习惯于“依人”,尤其是“依大人物”,“依名人”,根深蒂固。老百姓都依当官的,依皇帝老子;学佛的人,都依祖师大德、名僧高僧,现在又多了个“名居士”、“大居士”可依;而且是好的、错的不分——全部都依。今天依这个人,他只错了一点点;明天依那个人,他也只错了一点点……到最后,佛法就全没了。祖师在,大家有祖师可依,佛法兴盛;祖师走了,大家就没什么可依了,就在黑暗中乱摸乱撞,佛法就停滞乃至衰微。名僧名居士如果确有其名有其实,佛法还能兴盛;如果光有其名而无其实,“名”而不“高”,佛法就只能衰微了。所以,法藏法师讲,有人说,中国的佛教,只有“祖师教”、“大德教”,唯独缺少依佛依法的释迦佛教,这是不无道理的。现在又多了个“居士佛教”、实际上,有些不如说是“名流佛教”、“财主佛教”。比如说夏莲居等人,篡改佛经,因为他是“大人物”,是“名人”,如果再能开个“眼”什么的,再能烧出一些舍利,大家就都将释迦佛扔了,将佛法扔了,纷纷去依他。

还有人讲了几部经论,听说又去什么大学作了演讲,有人就觉得不得了了,说他必定是阿弥陀佛。还有人将他的相片,与诸佛菩萨及慧远、印光诸祖的法像,并列高挂,焚香膜拜,封他是净宗十四祖。实际上,净宗诸祖,没有一个是“生封”的。印祖在世,有人说他是大势至菩萨,印祖立即予以制止,并告诫门人:如果有人颂扬我,即是敛大粪向我头上堆!(《永思集》)有人封人是佛菩萨,最低限度,说明这个人有了天眼、法眼,所以他能看出谁是佛菩萨。进一步讲,是自封,因为经上讲,佛的境界,只有佛知道。换一个角度讲,是在贬低佛菩萨。因为《楞严经》上讲,世尊灭后,末法之时,佛菩萨化世,是不能让人知道他是真佛真菩萨的,而你现在居然看破了,岂不是说,佛菩萨化现的本领,还不如一个变魔术的吗?律上讲,自夸修行境界,所夸与实不符,即是大妄语,比骗人家十万八万元罪过还大,与断人性命无异。喜欢随意“封神”的人,岂能不慎?而受封者面对谄曲的赞誉,如果不予制止,默然接受,欣然受封,即是理相妄语,同样是在打大妄语。很简单明了的道理,可偏偏有许多人不去理会,说到底,都是受依人不依法、个人崇拜、个人迷信所致。

我曾经开玩笑说,法轮李洪志的“失败”,不在于他理论和言行上的荒谬,而是没有先做一个居士,大居士,或者干脆剃光了头,做个大法师,这样的话,再去转他的“法轮”,有谁敢说个“不”字!

有人看了我们的报纸和文章,就写信赞扬我们。我就一再告诫大家,即使是我们说的,也要用佛法、佛的言谈说教、佛说经法加以印证、衡量。对的,也没有什么了不起,不过是拾“佛”牙慧,代佛说法而已;不对的,就必须扬弃,不要听!千万不可迷信!千万不可依人!

佛舍利分为两种,一种是生身舍利,即一般所说的身骨舍利;一种是法身舍利,即佛说三藏十二部一切经典,一切佛说经书经卷,这才是真正的舍利,是佛的真身舍利。夏莲居的舍利如何,我们姑且不谈;夏莲居的会集本如何,我们姑且不谈,但是,依某一凡夫的身骨舍利,去印证、衡量乃至否定佛的法身舍利,这无论如何,都是很勉强的!

我向来反对过分地夸大、渲染神通神异,包括舍利之类的东西;更不赞同过多地依赖这些,去证明佛法,引导众生。因为神通神异之类,毕竟不是沙滩贝壳,俯拾皆是,不是个个都可以轻而易举地得到的,要有一定的修行。你用神异去宣传佛法、证明佛法,引导他们,而他们无法体验,最后往往适得其反。不信宗教的人,否定宗教的最大理由,常常是:神在哪里?我没见过!我们信仰宗教的人,往往嘲讽他们的理由太空洞。但我们想过没有,我们不也正是经常用“看见菩萨”之类去证明佛法的吗?不同样无力吗?所以,佛法还是要用佛法本身的义理去证明,用佛法博大精深的义理,去接引众生。学佛的人,要普度众生,还是要学一点教义教理,不要自己浅薄,将佛法也浅薄了,白白招人讥嫌。

有一位姓安的女居士,老想“度”她的丈夫信佛,就天天缠住丈夫跟他讲观音菩萨“感应故事”。上街买菜,钱包被偷,明明是小偷没水平,被她觉察了,她却跟丈夫讲,是观音菩萨的感应。晚上睡觉,突然想到自行车还停在门外,又说是观音菩萨提醒了她。伤风感冒,本来就不是什么大病,却说是因为喝了观音菩萨面前的供水,观音菩萨帮她治好的。丈夫一天到晚被唠叨得如堕云雾,稀里糊涂地就跟她到寺里皈了依。可是不久,家中失窃,彩电收录机被一偷而光,丈夫就问她:观音菩萨跑哪里去了?怎么这么大的事,也不来感应你了?从此不准妻子去寺院,常常大骂菩萨。热衷于感应神奇之类的人,应当从中汲取些教训!(完)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

 
     

“舍利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