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tixin.com
返回《一日一读》
返回《连载专栏》
 
 

学佛贵在年青时,破无明是下手处

陈无瑕居士在开化文殊院与同学们座谈会上的发言 2006.7.6

这次我们来,想求个“心一境性”,到这儿以后才知道要达到这个境界不是这么简单的,就像画龙点睛一样,那个“心一境性”是点睛呀,我们现在一条龙还没有画出来呢,点睛点到什么地方去呢?这个问题要讲的话,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可以讲完。谁知道傅老师很慈悲,他决定特意为我们这些远道求法的人简要地讲一讲,因为我们一起来的人有的有工作,要早点回去,傅老师就为我们安排了三天的学习时间。

这个问题,傅老师讲得非常好。“心一境性”,如果学过其他法的话,可以触类旁通,只不过名字不同,有许多的境界都是相同的,这只有证到这个境界的人才能够明白。我们首先是感谢傅老师,另外我们还要感谢在座的所有的同修,因为你们本来有自己的学习安排,就因为我们这样一个请求把大家原有的学习计划停下来了,真不好意思。

我们到这里来看到那么多的年轻人,学修都非常的精进,这是在其他任何一个道场都很难见到的,有一股朝气蓬勃的气氛。学佛一定要赶年轻的时候学,千万不能等到年纪大了才学。年纪大了,记忆力、精力各方面都衰退了,那个时候,哪怕你有这个心,也不一定能提起这个力。我们自己就有很多的感慨。我年轻时学佛,如果晚上做恶梦,梦境当中一句佛号,立刻就醒。可是现在随着年龄一天天增长,心力一点一点衰退下去了,再遇到很险恶的境界,念佛就很累很累。我们也希望不要因为年龄的增加,体力的减弱,心力也减弱下去。还是要把心力提起来,不然的话,临终时心力如果提不起来,那是很苦的。

我们命终时到哪里去?有四个依据:一个是重业,哪一个业重就哪一个先报;还有一个是夙业,夙业就是造得多的业,哪一个业造得多,这不一定是重业,轻的业造得多了,它的力量也就出来了;还有一个是净业,你临终时的这一念,力量很大,能够影响你死后的趣向。临终的时候这一念要想保持清净,你一定要有很强的心力。如果你心力提不起,这个净业就不能发生作用,你往生就危险了。如果这三种力量都没有的话,那就是按照惯业。你习惯做什么事情,你贪心一直是做惯了,或者瞋心一直是做惯了,那就根据这个业,投生到恶道去了,所以这是很可怕的。

我们一直在修持,我们也知道人生八大苦,生老病死,求不得,爱别离,怨憎会,五蕴炽盛苦。人们一般只看到前面的七大苦,实际上最厉害的还是五蕴炽盛苦,五蕴就是色受想行识。就像天上的太阳、月亮为什么会失去光明?因为有乌云遮住了。我们为什么不能见到自己的本性,久久在轮回之中不能出离?就因为无明。生生世世,烦恼一直遮盖着我们原有的光明,所以永远在无明之中,这是最苦的,也是所有苦的根本。所以我们每个学佛的人就应该把破无明作为自己下手的地方。

无明的形成主要是因为我执。我们要从三法印着手,从无常着手,你才能知道无我,知道了无我,你才能知道宇宙的实相。既然是无我,我们眼前的一切,就像《金刚经》所说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所有相皆是虚妄,为什么我们不能出离,是因为我们陷入了这个虚妄的相,以为一切都是实有的,贪瞋痴就出来了,我执就出来了,那怎么能破无明,出生死轮回?可能我说的不对,供大家参考。

我很感谢傅老师,因为我父亲在1954年以前写过一本书,叫《释迦牟尼佛的道理》,把佛法的道理深入浅出的介绍给不明白佛法的人。我父亲所有的著作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全都不存在了。平反以后,我父亲其它的书籍都在出版,只有这本《释迦牟尼佛的道理》,我们找了整整四十年都没有见到。家里的兄弟姐妹有心把这本书重新出版,结果跑遍了都找不到这本书,就把这件事情搁下来了。后来知道了傅老师的地址,我就和傅老师联系了,傅老师很慈悲,立刻就把这本书复印了寄来。这个因缘真的是不可思议啊。我们当时拿到这本书后,心里有说不尽的感激。所以经过我们家属自己设计,自己编写,重新把它印了。

原先我不知道这儿的情况,现在看到这里有这么多年轻人在这里学习,看到了佛教的振兴和希望,我回去就把这本书再寄一点来,给大家结结缘。好,就谈到这里吧。

 

  佛教菩提心—佛教文化、佛学讲记、佛教心理、佛学禅定、佛教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