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菩提心网—一日一读

首页 > 佛学讲记 > 亲近善知识

亲近善知识(47-4 (总第197)

────────────────────────

(二)所亲近之德

傅味琴讲于太湖吉祥寺 2012.10.4

开经偈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归敬颂
诸佛正法贤圣僧 直至菩提永皈依
我以所修诸善根 为利有情愿成佛
亲近之功德胜利颂文
诸佛诸祖胜法流 现前恩师二摄护
示初中后道险易 稳速至家唯赖师

任何法门都要修定,
念佛法门也要修十六观

提要:

  • 不修禅定,也就不知道修观

  • 任何法门都要修定,念佛法门也要修十六观

  • 要观世间上的荣华富贵、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不要去做享受的奴隶

  • 为了享受、攀比,一辈子做金钱的奴隶

  • 佛门是度众生的地方,不是赚钱的地方,有钱没钱都可以进来,都应平等对待

  • 当年释迦佛面前没有功德箱,也没有向居士要过钱

不修禅定,也就不知道修观

比如说《金刚经》里有个偈,“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这个偈怎么修啊?就是叫你去观啊,可是现在人在观吗?现在的人都不修禅定,只有禅宗在修修禅定,不过他修的是一心禅,一心禅适合于上根上智的人。我们修的是次第禅,是根据佛说的法,有步骤地去修,俗称“如来禅”,现在有多少人在修如来禅?从前有个人跑到一个大庙里去,他说:“我想来学禅定。”“我们这儿不修禅定的,你要学禅定啊,你到傅老师那儿去。”

任何法门都要修定,念佛法门也要修十六观

不知道从什么年代开始,佛门里开始主张不修禅定。哪个法门没有定啊?连念佛法门也要修定的,念佛法门有三本经,《佛说阿弥陀经》,《佛说无量寿经》,《佛说观无量寿佛经》,《佛说观无量寿佛经》俗称叫《十六观经》,就叫你观么,念佛的人要修十六种观。现在非但念佛的人根本不观,而且懂也不懂,讲也没人讲了,全部把佛讲的话推翻,自作主张,自搞一套。观,不光是打坐去观,生活中也要观啊,你不观,看不破红尘。现在信佛的人非但不观,而且还投入到红尘里去。

要观世间上的荣华富贵、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不要去做享受的奴隶

我们该怎么观啊?“如梦幻泡影”,要观世间上的荣华富贵、一切有为法——凡是人造作出来的种种法,都是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人造作出来的,无非是为了五欲享受,人现在都掉在享受里,做享受的奴隶。

为了享受、攀比,一辈子做金钱的奴隶

为什么会做奴隶?因为你没钱怎么享受啊?有的人么去偷去抢。老实一点的,他也想达到这样的目的啊,那么就拼命地赚钱,一辈子做金钱的奴隶。

还有一种情况,有些人富起来了,没富的人眼红,对比之下,自己没面子啊,所谓叫寒酸相,他这个日子不好过啊。过去穷,他还好过,现在穷,日子不好过,因为没脸啊,首先家里的老婆就要天天骂你。这样一来,就形成了这种气氛:大家都想赚钱。

佛门是度众生的地方,不是赚钱的地方,有钱没钱都可以进来,都应平等对待

从前我碰到一个老居士,他退休了,生活有保障的,还去马路上当纠察,戴了红袖章,指挥交通,发挥指挥欲,多么自在:你看这么多汽车都要听我的。他高兴啊,而且还可以拿钱。我说:“你怎么不好好学法修行,你这么忙干嘛呀?”他跟我说:“我经常要到庙里去烧烧香、拜拜佛,没钱进去好意思吗?干巴巴的。”

我们这儿就反对这一套,你们没钱有钱都可以进来,好像从前有句话,“有钱没钱,剃头过年”,无论怎么样,总要剃个头啊。你无论如何总要来听听法啊。你没钱到我们这儿来,不会丢脸的,我们从不向你要钱,有钱没钱,平等对待。而且我们不卖门票,连香都不卖,你要上香,你大殿里自己拿好了,要钱不要钱?不要钱!什么都不要钱。

有些人不相信:“现在还有不要钱的地方?我倒要去看看!”结果他来了,他不是为了听法,他是来看看。一看,真的不要钱,“哎,好好好。”好,你就留下来吧?他一转身跑掉了。

当年释迦佛面前没有功德箱,也没有向居士要过钱

为什么不要钱?当年释迦佛有向居士要钱吗?释迦佛的祇园精舍有卖票吗?释迦佛面前有没有功德箱啊?有人来拜佛,释迦佛旁边的阿难有没有开口:“哎,丢点钱,丢点钱”?所以你们多多少少要了解真正的佛教是怎么样的,了解了之后,对现在有些看不惯的地方,就不会受他们影响了。

首页 > 海内外佛教 > 无常

无常(20)

[泰]  阿姜查著  赖隆彦译

六、佛陀不死

请针对我们会死这主题正确地禅修,禅修并观察它,直到我们能更深入思维为止。例如,从此刻起,我们的存在将如何变化?要如何对待它?

愚者为死亡哭泣,不为出生哭泣。但死亡来自何处呢?难道它不是来自出生吗?若你为人死哭泣,则应在人们出生时便哭泣。从人一出生就开始哭泣:“啊!不,她又来了!她将再次死亡!”应该这么说才对。

但现在我们却想尽办法,例如使用巫术、祈祷或咒语来逃避死亡。那样做有何意义?我们为何不从根本——出生,去解决问题呢?这就如同拳击手被打落牙齿后低头闪避,你必须在他们重击你之前避开。这些事是无效的,佛陀如此教导。

佛陀教导,既已出生,我们就应找出一条从死亡解脱之道。佛陀不会死亡!阿罗汉(那些已达解脱者)不会死!他们不会像人与动物一般死亡。当死亡来临时,他们都会微笑,会很自在,因为他们不会死,这是人们无法了解的事,人们看不见它。佛陀不会死亡,阿罗汉不会死,就只是地、水、火、风这四大元素瓦解而已,在这些事情当中没有“人”。

因此我们说觉悟者不死,他们不生、不老、不病、不死,贪嗔痴再也不会在他们心中出生。当他们还活着时,身体不是他们的或他们自己,只有地、水、火、风,然后瓦解与消散,他们不执着其中有任何“人”。四大不影响他们,因此我们说他们不死。但我们执着这些积聚物,称之为“我”,相信它们是“我”或“他”,当它们瓦解时,我们认为自己死了,因此感到痛苦。觉悟者不会为此感到痛苦,他们称它为尘土,一堆尘土!藉由看见只有地、水、火、风,他们战胜死亡。

七、出生、死亡与觉悟——阿姜查与菩提树

在卫塞节——纪念佛陀诞生、觉悟与涅槃的佛教纪念日,阿姜查说:“当佛陀成道时,我们可说他辞别世法而出生为佛。卫塞节的意义,其实只是点出他觉悟的这个事实,而没有我们所纪念的分开的三件事。”

有人告诉阿姜查,一个朋友去找禅宗师父修行并问:“当佛陀坐在菩提树下时,他在做什么?”禅师回答:“他正在坐禅!”但这个人说:“我不相信。”

禅师问他:“你说不相信是什么意思?”他回答:“我问过葛印卡老师(一位著名的内观老师)相同的问题,他说:‘当佛陀坐在菩提树下时,他正在修观!’因此,每个人都说佛陀正在做他们所做的事。”

阿姜查说:“当佛陀坐在空旷处时,他是坐在菩提树下。当他坐在另一种树下时,他也是坐在菩提树下,那些解释并没有错。‘菩提’意指佛陀自己——觉悟者,坐在菩提树下的言论并无什么问题,但许多鸟坐在菩提树下,许多人坐在菩提树下猴群也在菩提树下玩耍。但是这并不表示他们有什么深刻的体悟。那些有深刻体悟者,了解‘菩提树’真正的意思是指正法。

“因此,试着坐在菩提树下当然很好,我们将可成佛,但无须和别人争论这问题。当人说佛陀正在菩提树下作某种修行,而另一个人提出异议时,无须加入争吵。我们应从究竟的观点,即证悟实相的角度去看它。‘菩提树’另外还有世俗的观念,那是多数人所谈论的,但若人们为此争论不休,那就没有任何的菩提树了。”

    补读前5日《一日一读》 补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