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菩提心网—一日一读

首页 > 佛学讲记 > 《文殊五字根本真言念诵法》讲记

文殊五字根本真言念诵法》
讲记 (5
9-4(总第314)

─────────────────────────────

◎ 傅味琴 讲于 2003.9.17

对初进佛门的人先要讲有,
一开始就讲空,他理解不了

提要:

  • 初步可以讲有,最后还是要讲空

  • 佛经里的“有”,许多是比喻,文殊菩萨手里拿的宝剑就是比喻般若智慧

  • 对初进佛门的人先要讲有,一开始就讲空,他理解不了

  • “没有”的有是真有,“有”的有是假有,菩萨的形象都是形象化教育,样样执著有,就无法理解如来真实义

  • 布施要修到三轮体空,才是布施波罗蜜,才能度到彼岸

初步可以讲有,最后还是要讲空

成佛要修大般若,所以《大般若经》叫做“佛母经”。大般若分深般若、广般若,那么深般若是什么?就是空。佛经里全是在讲空,你不听佛法怎么懂?而且一般你所听到的佛法,都给你讲有。初步是可以讲有,讲到后来,就要讲空。

佛经里的“有”,许多是比喻,文殊菩萨手里拿的宝剑就是比喻般若智慧

举个例子,修文殊法的人观十六岁童真文殊,“右手执剑”,右手拿了一把宝剑,文殊菩萨手里的这把宝剑到底有没有?说:“明明经书里说好的嘛,有这把宝剑嘛。”这是比喻啊,佛经里很多都是比喻了,文殊菩萨哪会真的拿着宝剑给你看?有的宗教确实拿着一把宝剑,拿一本他的经,“如果你信我的教,我就给你经,不信我的教,我宝剑就把你杀了。”那可是真的剑。文殊菩萨手里的宝剑是比喻啊,比喻般若智慧。用般若智慧来断烦恼,力量最大,断起来最快,所以用宝剑做一个比喻。

对初进佛门的人先要讲有,一开始就讲空,他理解不了

对初信佛、初进佛门的人,你不能给他讲穿,你讲穿了,他觉得不好理解:既然这个也没有,那个也没有,那么我信佛干什么?初信的人样样都要有。“有没有观世音菩萨?”应该对他说:“有。”那么他求观世音菩萨大慈大悲,广大灵感。如果你跟他说:“没有观世音菩萨。”“没有,那我求他干什么?”他不懂:他所说的观世音菩萨是没有,但是起作用的观世音菩萨是有。有这个作用,没有这个形象、没有这个实体。咱们看到的观世音菩萨,都是观世音菩萨给我们的一种灵感,是一种感应,是变化身。

“没有”的有是真有,“有”的有是假有,菩萨的形象都是形象化教育,样样执著有,就无法理解如来真实义

比如咱们这个空间就有观世音菩萨,就有阿弥陀佛、药师佛、文殊菩萨,全有。你眼睛看不见,手也摸不着。“没有”的有,是真有,“有”的有是假有。

拿文殊菩萨的相片来说,十六岁童真文殊,右手执剑,左手当心,有的时候他手里边放了一部《大般若经》,有的时候是拿了一个莲花茎,莲花在哪里?莲花在左肩。莲花上面放了《大般若经》。

咱们想想看,文殊菩萨智慧极大,是七佛之师,他还需要把一部《大般若经》放在肩上吗?全是形象化教育。文殊菩萨的肩上哪有一朵莲花?这是一个启发你的比喻啊:莲花比喻清净,《大般若经》比喻智慧,一切的法都要建立在清净的基础上,是这么个意义啊。

手里执的宝剑是表般若智慧,所谓“不一不异,不来不去”,全是“不”,“不一不异”,既否定一,又否定二;“不垢不净”,既没有净也没有垢。这样也没有,那样也没有,那岂不是全部空?

不懂得这些道理,样样都执著有,说“佛经里边写好的嘛。”是写好的,可是你不懂佛经,你不解如来真实义啊。所有这些,我们讲空的时候都要知道。

布施要修到三轮体空,才是布施波罗蜜,才能度到彼岸

后面就讲“能取所取空”,你证到能取所取全是空,你就成就了。比如我们修供养的时候,发心供养的你、你要供养的佛,全是空,你这是真供养。布施也是这样,“我发心布施”,“我”空掉,“我是布施你”,把“你”也空掉,“我是布施你一百块钱”,把一百块钱空掉,或者“我是布施你一箩筐苹果”,把一箩筐苹果空掉。结果没有我布施的这个“我”,也没有我布施给你的“你”,中间也没有我布施的“一百块钱”,什么都没有,什么都扫光,这才叫布施波罗蜜——六度中的第一度,只有这样你才能度出苦海,所以叫“度”。

 

    补读前5日《一日一读》 补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