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菩提心网—一日一读

首页 > 佛学讲记 > 五戒

五戒近事分别门第五(7-1) (总第58)

───────────────────────

五戒偈种种解释及授受仪式布萨略法

能海上师编集 傅味琴浅说 (2006.7.8)

 

“近事”,意即靠近了生死、涅槃解脱之事

提要:

  • “近事”就是优婆塞

  • 佛门外的人也自称“居士”,就使得“居士”的概念混淆不清了

  • 皈依三宝、在家学佛的佛弟子才能称“居士”

  • “近事”,意即靠近了生死、涅槃解脱之事

  • 皈依三宝的才能称佛弟子

“近事”就是优婆塞

今天我们继续讲《五戒近事分别门第五》。居士要受五戒,“近事”就是优婆塞,居士都称“近事”。“近事”这个称呼,比“居士”更加明确一点。

佛门外的人也自称“居士”,就使得“居士”的概念混淆不清了

“居士”这个称呼——因为佛教传到中国来,中国的文化受了佛教很大的影响,也就是说丰富了中国的文化。古时候有许多文人,也进入了佛门。可是由于一开始不太严肃,所以往往混淆了,他们把世间法、儒教的学问也带进了佛门,同时佛门的有些名词,他们在佛门外面也用起来了。这些文人雅士,他们自认为自己隐居非常清高,也自称“居士”。所以“居士”这个名称,很早就混淆了。

我年轻时在上海,那个时候马路上经常有人在地上用粉笔画一些东西,有一次我看到地上写了几个字,“酒色财气”。写字的人是专门给人家看相的,他把自己的名字也写出来:“某某居士”。

首先把刚才两个例子说一说。给人家看相,还说“酒色财气”——我们做居士的,不给人家算命看相的,我们也没必要去请人家算命看相。 文人雅士也不能称居士,因为他们不讲原则。我想呢也许他们是依文解义,他们根据文化来解说佛教的名词——依文解义是知识分子的毛病,所以他们经常搞错。他们想:居士,“居”就是在家里,“士”就是士大夫,所以他们也自称“居士”。这叫自说自话。

皈依三宝、在家学佛的佛弟子才能称“居士”

佛教在家学佛的,本来男的叫优婆塞,女的叫优婆夷。“优婆塞”的翻译就是近事,那么称“居士”当然也可以。居士正确的解说,就是在家学佛的、懂佛法的佛弟子。那么居士的标准是什么?至少要皈依三宝,还要受五戒。

“近事”,意即靠近了生死、涅槃解脱之事

“近事”啥个意思?“近事”就是你这一辈子,你靠近什么、干什么事情,这个叫近事。我们归依三宝,受了五戒,我们靠近什么?我们前面的方向是什么?在这条路上我们干什么事情?我们自己要明白。那么初初的解说:我们靠近三宝,发心干三宝的事业。再进一步解说:我们靠近将来了生死、证阿罗汉果,靠近涅槃。今天我作为一个居士,我所干的事情就是靠近涅槃,一步一步往涅槃的路上走,这就是你称为“优婆塞”也好、称为“居士”也好,或者称为“近事”也好,必须要明确的一个原则。

皈依三宝的才能称佛弟子

那么今天还没受皈依、受五戒的,人家也称他居士;去庙里烧烧香、磕磕头的,人家也称他居士,其实这些都不能称居士。必须皈依了三宝才能称佛弟子,才能称居士。

你们受过五戒的,必须要学戒。你不学戒,你不懂啊,结果受了五戒就犯戒。受戒有点功德,犯戒下地狱,结果反而赔本。很多人这样反而高兴,他不知道犯了戒要下地狱,一切都糊里糊涂的反而高兴,“我是受五戒的。”是啊,你是受了五戒,但全给你犯光了。

首页 > 海内外佛教 > 修行人之路

修行人之路 (171

修行人应离欲,走清净出离道,走菩提大道

无言之教

弘一法师一向严守《南山行事钞记》的警训:“推直于人,引曲向己;常省己过,不讼彼短。”虽然德业日进,声望日隆,而退抑愈甚,自责愈严,绝不轻易议论他人是非。他以此律己,也以此勉人。

有一年春天,他去无锡慧山。有一个在家弟子对他说:“现在僧人大都浊俗,且又很少戒行,使人看了憎厌,难生信仰。虽然晓得不应妄论人之短长,但积习难除,不知将何以治之?”法师严肃地对他说:“说人过失,殊非所宜。出家僧人,凡圣参差,薰莸不一。吾人既不深知其究竟,怎可随便议论?况一切众生,皆是过去父母、未来诸佛。作如是观,恭敬尚且不遑,何敢怠慢?”

弟子送法师下山时,路上遇到一个僧人。那是一个平常的僧人,法师却伏地向他礼拜,动作恭谨而安祥。弟子看了,不禁肃然,心想,这是法师在以身示教,这是无言之教啊。遂大惭,从此不敢轻言僧人。

1940年冬天,法师六十一岁时,从永春蓬山出来,到水云洞小住。水云洞在南安一小山上。那时是抗战期间,僧人在山上冬耕麦田,实行出家人自食其力的农禅生活。法师觉得那样做很好。山上有个年轻僧人,曾在泉州开元慈儿院念书,听过法师的说法,一向对法师很崇拜;难得老法师来山上小住,他乐得像小孩子一样,欢欣雀跃,自愿作老法师的随侍。

老法师日常生活都是“戒律化”的,每日的时间都有一定的安排、一定的规则,从无一点差越。一天,年轻僧人忘记为老法师冲开水,过了个把钟头想起来,赶快跑去冲,老法师早已按时喝了冷水了。年轻僧人很难过,老法师却完全没有一点儿怪他。但这无言之教,却使年轻僧人从此再也不敢不准时做自己所应做的事了。

    补读前5日《一日一读》 补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