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菩提心网—一日一读

首页 > 佛学讲记 > 五戒

五戒近事分别门第五(7-6) (总第63)

───────────────────────

五戒偈种种解释及授受仪式布萨略法

能海上师编集 傅味琴浅说 (2006.7.8)

 

不要盲目崇拜有名气的人说的话

提要:

  • “只要不酗酒,酒是可以喝的”,这句话违背了佛的教导

  • 不要盲目崇拜有名气的人说的话

  • 佛觉悟圆满、智慧圆满,故称“宝”

  • 自称是“佛”,或者什么佛下生的,都是胡说八道

  • 佛法能给我们智慧、觉悟,使我们了生死、成佛,所以称“法宝”

  • 供养真正的法宝有功德,印送伪经,危害佛门、危害众生,罪过无量

“只要不酗酒,酒是可以喝的”,这句话违背了佛的教导

现在有个人大名鼎鼎——我说法,我把法讲清楚就可以了,我从不提人家名字,我不说四众弟子过,但是我要把法讲清楚——崇拜他的人特别多,他是个出家人,去参加人家结婚喜事,还喝酒。信佛的人实在看不惯:“你怎么能喝酒呢?居士受了五戒都不能喝酒。”他回答说:“只要不酗酒,酒是可以喝的。”戒全给他破掉了。他这句话听不得,他这句话违背佛的教导。这种人不是善知识,是恶知识。他不是正见,是邪见。

不要盲目崇拜有名气的人说的话

所以你们不听佛法、不听戒,怎么去辨别?只会盲目崇拜,“哦,他是大法师,不会错。”其实他错了。

佛觉悟圆满、智慧圆满,故称“宝”

那么还要修善,“并供养三宝,和尚阿阇黎,一切如法教,奉行无违逆,于上中下座,三业常恭敬”。受了五戒以后,要修布施供养,这些前两次讲过了。要供养三宝。“三宝三宝”,叫你供养三宝,有一个“宝”字,别疏忽了。佛是宝,佛为什么称宝?因为佛觉悟圆满,智慧圆满。有些人自称“佛”,他根本没有觉悟,根本没有智慧,他是自说自话,胡说八道。你去供养他,不叫供养佛宝。

那么说:“去供养佛像,泥塑木雕,泥塑木雕有什么智慧?有什么觉悟?咱们在佛像前供养对不对?”这个可以,因为泥塑木雕是代表释迦佛的形象。我们供养是供养释迦佛,以这个形象来代表一下,我们可不是供养泥塑木雕。

自称是“佛”,或者什么佛下生的,都是胡说八道

有的人自称佛,开头么他挂了佛门的牌子,慢慢告诉你,“你们不必拜佛,你们拜我就好了,我就是佛。”那真是胡说八道了。还有的人练练气功练出神经病来了,自己说自己,“我是弥勒佛下生。”

佛宝,宝在哪里?宝在智慧圆满、彻底觉悟。如果没有这个内涵,都不能称佛宝。

佛法能给我们智慧、觉悟,使我们了生死、成佛,所以称“法宝”

那么法宝,法为什么称宝?因为法句的法义会给你智慧和觉悟啊,我们学了法,才能够得到智慧觉悟。法的智慧觉悟能使我们了脱生死,能使我们成佛,所以法就是宝。

供养真正的法宝有功德,印送伪经,危害佛门、危害众生,罪过无量

要供养法宝,可是不要供养不是法宝假称法宝的。比如说伪经,那些根本不是佛经,是人搞出来、人写出来的,他们也称“佛经”。所以要看看清楚。供养法宝有功德,你供养假的、错的,帮它弘扬,你罪过无量。

这个很容易懂的嘛,比如说,这是真货,能够供给人民需要,比如真正的药,能够给人类治病。可是假药呢?那要害人的,你也帮他推销,那你就罪过无量了。现在国家为了保护人民,违劣商品都要拿去烧掉,你制造假药,可能还要判你刑了,因为危害人民身体健康。在佛门里面,一切假的,罪过无量,因为危害佛门、危害众生、危害佛弟子。

首页 > 海内外佛教 > 无常

无常(24)

[泰]  阿姜查著  赖隆彦译

亲自证悟实相,就可自安住

归根究底,修行与证悟的都是自己。解脱痛苦不能依靠别人对我们的看法,靠的是自己内心的状态。别在意他们会怎么说——若我们亲自证悟实相,就可自在安住。

当困难发生时,忆念“法”,想想心灵导师教了你什么。他们教导你要放手,要自制自律,放下事情;他们教导你要如此努力以解决问题。你学习“法”的目的只有一个——解决自己的问题。

我们在此所说的问题是指哪些呢?你认为自己的家庭如何?你对它有任何问题吗?你对于孩子、配偶、朋友或工作有任何问题吗?这些事有时会让你头痛,不是吗?这些便是我们所说的问题。这教法要告诉你的是,你可以用“法”来解决日常生活的问题。

我们既然生而为人,就应能以快乐的心情去生活。我们做好应尽的职责,若事情很困难,就练习忍耐。以正当的方式去谋生是一种修行,那是道德生活的练习。如此快乐与和谐地生活着,便已经很好。

然而,我们经常错失它。别错失它!你若去某个中心或寺院禅修,然后回家和人打架,那便是一种错失。你听懂我在说什么吗?这样做就是一种错失。它意味着你丝毫未见到“法”——那毫无任何利益。

二、无知——阿姜查明镜高悬

一位曾当过八戒女的女士,讲述她初次遇见阿姜查的故事。由于听到很多关于他的传闻,因此当阿姜查一九七九年在伦敦时,她前往汉普斯泰德寺见他。他问她是否禅修,她说曾参加过几次闭关,于是他问她对于“无我”的了解。

“我开始谈论,陷入非常冗长又复杂的解释。我滔滔不绝的议论‘无我’,当我在说话时,感觉我的自我意识像气球般在膨胀。”她说。

当她说完时,阿姜查用泰语说了几个字。

“他说什么?”她问。

“他说你非常无知。”译者讲述。

这位年轻女子并未感到受辱,她为阿姜查说那些话时诚恳的慈悲态度所吸引,最后来到泰国随他出家。

三、非“我”,非“我所”

传统上,阴历初一、初八、十五与二十三日被佛教徒视为布萨日,或“出家日”,在家人在这一天可整日待在寺院中闻法修行。这是古老的佛教习俗。我们的祖先将一个月的二十六天分给在家生活,四天分给出家修行,在家生活的天数要多许多。

    补读前5日《一日一读》 补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