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菩提心网—一日一读

首页 > 佛学讲记 > 五戒

五戒近事分别门第五(7-8) (总第65)

───────────────────────

五戒偈种种解释及授受仪式布萨略法

能海上师编集 傅味琴浅说 (2006.7.8)

 

佛门是做供献的地方,
不是赚钱的地方

提要:

  • 不懂法去乱供养,供养错了,反而有罪过

  • 师对弟子的教导要如法,修行也要如法而修。如法就清净、有功德,不如法就有罪过

  • 行为不违背佛的教导,还要欢欢喜喜地去做

  • 要抓紧一切机缘、一切时间去修行

  • 佛门是做供献的地方,不是赚钱的地方

  • 开的是素食馆,却用鸡鸭鱼的名称勾人来吃,而且价格昂贵,目的是为了赚钱,这有什么功德?

  • 释迦佛要求:“凡我弟子,非禅即诵,非诵即禅”,即使是居士,坐禅、诵经也不能荒废

不懂法去乱供养,供养错了,反而有罪过

所以供养不要供养错了,供养错了,没有功德,反而有罪过。就因为长期以来,佛门里有一股风,叫大家不要多听佛法,法师也不大肯讲法,乃至于发展到大家都认为“念经不必求懂”、“听法是浪费时间”、“只要一句,样样不要”,所以什么都不懂了,搞得佛门里边一片混乱,全是错的。所以我常讲:进了佛门,不懂佛法,两分功德,八分罪过,你还赔本了。八去掉二,你赔了六分,这么吃亏还不知道!

师对弟子的教导要如法,修行也要如法而修。
如法就清净、有功德,不如法就有罪过

“和尚阿阇黎”,这是师长,对长者要恭敬供养。“一切如法教”,和尚阿阇黎对你的教导也要依照法,要如法的教,你自己的修行也要依照佛法来依教奉行。简单说一句,你作为佛门里边的四众弟子,不管你是在家出家,一切都要如法。不如法就不清净。如法有功德,因为你没有做错。不如法你有罪过,因为你做错了。

行为不违背佛的教导,还要欢欢喜喜地去做

“奉行无违逆”,依照佛法去做,没有违背,也没有逆反心理,要欢欢喜地这样去做。

“于上中下座,三业常恭敬”,对上座中座下座的出家人,你身口意三业都要恭敬,因为恭敬是善业,不恭敬是恶业。

要抓紧一切机缘、一切时间去修行

“复方便勤求”,今天我们就从这儿开始讲。因为昨天来了好几位新同学,所以前面我这些话算是给你们新同学提纲性的补补课。今天从“复方便勤求”讲。

“复”,就是你还要做。“方便”,随时随刻有这样的机缘,你都要做起来。“勤”,要努力的做,不能懒惰。“求”,你自己去找机会。一句话,也就是你要抓紧一切机缘、抓紧一切时间去做,有这样的法缘、有这样的时间,你马上要努力的做起来,不要浪费了。

佛门是做供献的地方,不是赚钱的地方

作为一个居士,在佛门里边或者回家,都要这样做起来——当然喽,在佛门里边,你不应该赚钱,要赚钱你到佛门外面去赚。不管是出家在家,在佛门里边都不应该赚钱。出家人受供养这是可以的。佛门里边是做贡献地方,不是赚钱的地方。我是希望佛门有一天能够不要赚钱、不卖门票、不开素食馆、不开茶馆。给人超度,不要定标价,人家供养那是可以的。给人家念经,是大慈大悲救度众生,不要讲钱,更不要把钱越提越高。

开的是素食馆,却用鸡鸭鱼的名称勾人来吃,而且价格昂贵,
目的是为了赚钱,这有什么功德?

还开素食馆,那么你素菜就素菜了,青菜、萝卜、洋山芋、烤麸、面筋,偏要用这种鸡啦鸭啦的名字来勾人家来吃,意思:你别到外面去吃,我这儿也有鸡、鸭、鱼、红烧狮子头,只是前面加了一个“素”,素鸡、素鸭、素鱼、 素红烧狮子头,还有素排骨、素黄鳝……年初一,一条这么大的素鱼,几年前标价一千块。一桌素席,我看现在五百块都不止了吧,起码一千二千吧。你既然鼓励人家吃素,何必赚钱呢?赚了钱还有功德吗?这是做买卖!

释迦佛要求:“凡我弟子,非禅即诵,非诵即禅”,即使是居士,坐禅、诵经也不能荒废

所以要讲讲清楚:受了戒以后,到底要努力什么?求什么?释迦佛规定,“凡我弟子,非禅即诵,非诵即禅”,佛弟子,拿到出家人来说,只做这两件事情,没有第三件事情。居士还可以加一件事情,就是可以在社会上工作、谋生,因为居士要靠自己劳动力养活自己。但是作为一个居士,至少前面两件事情不能荒废。

首页 > 海内外佛教 > 无常

无常(25)

[泰]  阿姜查著  赖隆彦译

四天作为出家日,听闻有关实相的开示

对我们来说,有机会在佛法中修行很重要。佛陀说:“昼与夜不断地流逝,我们要如何利用时间呢?”他担心我们会忘失正念而放逸,因此提醒我们关于日子的流逝,而那不只是日子流逝而已——生命也在流逝。我们一直在变老,变得愈来愈老,有一天它会结束。因此佛陀提出这个问题:“昼与夜不断地流逝,我们要如何利用时间呢?”

佛陀一再告诫我们要念兹在兹:我们从哪里来?为何而来?带我们来这里并继续引领自己的是谁?我们知道自己还能活几年或几个月吗?我们离开这里时会去哪里?

当我们想到昼夜的流逝时,就会不断地思惟这些问题。当我们真的经常思考它们时,将了解到人生是不长久的。我们从儿童变为成人很快地变老,变化每天都在发生。若看到这件事,我们就会更认真的注意自己的生活与行为。

因此,我们的祖先们立下一个月排出四天作为出家日的习俗。二十六天是在家日,做世俗的工作与谋生;先照顾好事业,然后有四天上寺院或佛法中心去喘息一下,在那里可聆听教法并得到一些不同的观念。当你在家时,听到与想到的都是:“这是‘我’;那是‘我的’。”每件事都是“我”与“我的”。你绝对听不到任何人说:“没有什么东西是‘我的’。”但当你前来寺院聆听开示时,阿姜曾说:“这不是‘我’;那些东西不是‘我的’。”

“嘿,那是怎么一回事?”你会纳闷:“他们为什么那么说?这些东西当然都是我的。它们是我多年辛苦工作攒来的,这个老师在胡说吗?他为什么说‘这不是我;那不是我的’?”起初你对它不知所措,不知该相信什么,过去你心中一直都认定“这是‘我’;那些东西是‘我的’。”

但每次来到寺院,你都持续听到同样的事:“这不是‘我’;那不是‘我的’。”冲突继续发生,世间与佛法相互矛盾,世间不会放弃它的观点:这是“我”;这些东西是“我的”。但阿姜持续告诉你,“这不是‘我’;那些东西不是‘我的’。”

在经常接收到这些提醒一段时间,并观察自己的经验后,你会开始洞见事物的实相,这时才体会到阿姜过去告诉你的事是真的。但若只是偶尔来寺院,则你听到的是一回事,回家时听到与想到的又是另外一回事,冲突与矛盾持续发生,你会来来你会来来回回花很长一段时间才会看到实相,并下定决心。你必须通过这关——对说出实相的人感到困惑。但彻底思惟与禅修之后,你会开始产生洞见。

    补读前5日《一日一读》 补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