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菩提心网—一日一读

首页 > 佛学讲记 > 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

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 (70-9) (总第543)

(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方便颂)

──────────────────────────────

傅味琴讲于太湖吉祥寺法雨山佛学苑 2009.3.1

把心思用在对我、 我所的执著、追求上,
就不肯一心修行了

提要:

  • 一句话打掉了自卑感,口吃就好了

  • 修大乘佛法,最要紧的就是自尊心

  • 有自卑感的人修行没力量,有了自尊心,成就快得很

  • 一心才能证果

  • 把心思用在对我、我所的执著、追求上,就不肯一心修行了

一句话打掉了自卑感,口吃就好了

一次上课,我针对一个口吃的人提问,他一站起来我就问:“口吃的人是谁?”你们听起来,这有点像禅宗,(众笑)确实,我过去心理治疗高在什么地方?我运用佛法治病的。他一愣,还来不及想,在他一愣的时候,我第二句就冲出去了:“口吃者是天才!”他一吓:“我是天才?!”从此好了。他事后作报告演讲的时候就说:“我就是这么一句话好的。”

但不是每一个人都能这么好,假如有人头脑里是:“口吃者是傻瓜,是低能儿,是白痴。”我这么一句一来:“口吃者是天才!”他:“岂敢岂敢,不敢不敢。”(众笑)说“你为什么不敢?”“谦虚呀。”(众笑)这是愚蠢的谦虚!

修大乘佛法,最要紧的就是自尊心

现在佛门里的谦虚,到底是真的谦虚,还是愚蠢的谦虚?我们讲大乘佛法,最要紧的就是自尊心,你没有自尊心,你能干得了大乘?这些自卑的东西,像座大山那样压在身上,要想成就必须全部打掉。

有自卑感的人修行没力量,有了自尊心,成就快得很

再讲刚才的例子,假如在修行的时候,我要帮助你们一下,我叫一个人站起来:“你是谁?”他一下子回答不出来,我马上一句话过去:“你就是佛,不过叫未来佛。”“老师,惶恐惶恐,不敢不敢,我是苦恼人。”完了,我这话不起作用了。这不叫傲慢,这叫建立你的自尊心。其实证果证道快得很,就因为众生自己拖后腿,心里没有力量啊。

一心才能证果

从前有这么一个公案,一个看门的出家人,法师讲经,他也想去听听,同学们笑他:“你这么笨,又没有文化,你又听不懂,你还是看门吧。”这个人一点也不怄气,也没有起烦恼。换了你们,非但怄气,可能要吵架了。(众笑)

等到法师讲完了,同学们都出来了,他就高高兴兴地去问:“今天法师讲什么呀?”回答说:“今天法师讲怎么证果。”“你讲一点给我听听呢。”“你也想证果啊?”“当然喽,我也想证果。”这些同学说:“你这个傻里傻气的人还想证果。”就跟他开玩笑了:“我给你证果,要不要?”“要啊,要啊。”他以为是真的啦,一点不怀疑。同学说:“你在那边等着,我果来了,你要抓住哦,你抓住了就证果了。”(众笑)把一个小皮球“啪”一丢扔过来,他一接,证了初果;(众笑)再丢一个,二果,就是这么证果的。这就叫一心,三心两意是不行的。

把心思用在对我、我所的执著、追求上,就不肯一心修行了

众生思想多复杂啊!今天学佛,叫他在学佛上一心,他还不干呢。他的心思管来管去都是去管别人,又不是去管别人修行,他是去管别人的生活,“他们富了,我还想帮他们再富一点;他会做生意么,我还想帮他做得再好一点。至于修行,我现在实在困难。”想东想西,不过想一个“我”跟“我所”。想得久了,就固定起来,“我就是我,我就是人。”连个名字也固定,“我叫阿毛,我不叫阿狗。”当然这对生活上有点方便,可是在修行上不能这样执著啊,你执著了怎么转变?

首页 > 海内外佛教 > 深入经藏

礼敬彼世尊、阿拉汉、全自觉者!

小业分别经学习录 ⒂

──德雄尊者编译

接着,我们以作用不同的四种业来了解他的业果关系:在他所有的生命期里,造成他投生的一切业都称为“令生业”,这包括令他投生于恶道的不善业,以及令他投生于善道的善业。

当不善的令生业使他投生于恶道之后,其它不善业成熟时,能使他所受的痛苦更厉害,持续的时间更久,这些不善业称为“支助业”。然而,当其它善业成熟时,则能使他所受的痛苦减轻与缩短,或者带给他快乐,这些善业称为“阻碍业”。如果有某一个强而有力的善业成熟时,能够中止那个不善令生业的果报,而产生那个强力善业的果报,使他离开那个恶道而投生于善道,那个强力善业称为“毁坏业”。

相反的情况是,当善的“令生业”使他投生于善道之后,其它善业成熟时,能使他所受的快乐更美妙,持续的时间更久,这些善业称为“支助业”。然而,当其它不善业成熟时,则能使他所受的快乐减少与缩短,或者带给他痛苦,这些不善业称为“阻碍业”。如果有某一个强而有力的不善业成熟时,能够中止那个善的令生业的果报,而产生那个强力不善业的果报,使他在那个善道的生命结束,投生于恶道,那个强力不善业称为“毁坏业”。

在我们佛陀的时代,善的“令生业”使他投生为人。然而,过去所做伤害鸟的不善业成熟,而使他遭受病苦,全身长满脓疮,肮脏而且无助,这些不善业称为“阻碍业”。幸运的是,由于过去的善业成熟,使他能遇到佛陀这样的极可喜所缘。佛陀亲自照顾他,并且为他说法,使他身心舒适平静,这些善业称为“支助业”。乃至在听闻佛陀说法的时候,过去他修行观禅的善业成熟,加上听法当时他用智慧与努力依法禅修,因而得以证悟阿罗汉道果,过去那些修行观禅的善业也是“支助业”。

    补读前5日《一日一读》 补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