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菩提心网—一日一读

首页 > 佛学讲记 > 亲近善知识

亲近善知识(48-1 (总第201)

────────────────────────

(二)所亲近之德

傅味琴讲于太湖吉祥寺 2012.10.5

开经偈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归敬颂
诸佛正法贤圣僧 直至菩提永皈依
我以所修诸善根 为利有情愿成佛
亲近之功德胜利颂文
诸佛诸祖胜法流 现前恩师二摄护
示初中后道险易 稳速至家唯赖师

观了才能得自在,
度一切苦厄也靠观

提要:

  • 对法起疑心,发展下去就成了邪见

  • 观了才能得自在,度一切苦厄也靠观

  • 要观“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

  • 鲜花几天就谢了,赚钱的工厂会倒闭

  • 天伦之乐也不长,子女长大了,都像一只只鸟那样飞出去了

  • 忙赚钱,把对父母的孝心冲淡了,这个钱也赚得太残酷了

  • 培养儿女还不如培养学生

对法起疑心,发展下去就成了邪见

昨天我们讲到对法起疑心,原因就是不知道缘起性空的道理。如果这个疑心继续下去,会发展成邪见、不信因果,认为好心没有好报。从因到果,中间就靠缘,既然靠缘,就要懂得缘起性空。所以希望大家在生活中,好好去观,不通过观,看不破红尘,也就不得自在。

观了才能得自在,度一切苦厄也靠观

《心经》上讲“观自在菩萨”,这位菩萨怎么会自在呢?因为他修观成就,所以叫观自在。“度一切苦厄”也是靠观。观深般若波罗蜜,“照见五蕴皆空”,连五蕴都是空的,那么自身以外的所有的“我所”,当然更是空的。空不能解说成没有。没有固定不变的,都会变,所以是空。

要观“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

那么怎么修?生活中怎么观破红尘?总结就在《金刚经》里的四句话,“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鲜花几天就谢了,赚钱的工厂会倒闭

好景不会长的。人们总是希望好景长,结果怎么样呢?从前看到报上有这么一篇文章,外国人对中国人的做法很不理解,因为每一家商店开张,门口都是大家送的花篮。他很不理解:花过了两三天就谢掉了,这不是意味着好景不长吗?这说得也很有道理。但是中国人不考虑这些。

你们为什么在世间上兴高采烈?因为你们在交好运,你不交好运,能赚得到钱吗?既然好景不长,好运也不会长的,每个厂发达起来了,最后倒闭掉多多少少?好景不长啊。

天伦之乐也不长,子女长大了,都像一只只鸟那样飞出去了

一切有为法都是这样的。子女也不长,长大了像一只只鸟那样飞出去了。现在报纸经常登“要关心空巢老人”,子女到哪里去了?很多都出国去了。当初子女出国留学的时候,父母高兴啊,很有面子啊,有的子女在国外工作,十年只回来过两次,这个时候父母高兴不高兴?可能很孤独吧?只剩下一点安慰,“我儿子在外国搞得很好。”这种安慰也避免不了孤独,那么靠里弄的人来照顾照顾。

忙赚钱,把对父母的孝心冲淡了,这个钱也赚得太残酷了

还有的儿女,即使在本地,也不大回去照顾的,为什么?他有道理的,工作忙啊。工作忙就把孝心冲淡了。像这样,为了赚钱这么忙,把对父母的孝心冲淡了,眼里只有赚钱,没有父母,这个钱也赚得太残酷了。所以有些父母就后悔:我当年养育孩子多辛苦啊,现在竟然没有好报。

培养儿女还不如培养学生

不知道今年还是去年,在上海,我么一方面要讲法,一方面要在上海看看病、养养病。住的地方非常好,树很多,其实我是无产阶级,什么都没有的,都是学生提供的。有几个同学陪我出去,经常碰到有老人在打羽毛球,有一个老人性格比较开朗,看这些人围着我,觉得很羡慕,有时候也和我们说说话。他看见一个男同学就说:“你是他的儿子?”看见女同学,“你们是他的女儿还是孙女?”谁知道亲人一个都没有在我旁边。后来他才明白,“哦,都是学生啊。”我为什么能够不孤独地生活下去?就靠学生啊。

后来他跟打羽毛球的人说了一句话,“我们这些人到了老年,可能不会像这位老先生那样有福气喽,谁来照顾我们?”我也说了一句话,“培养儿女还不如培养学生。”结果有位老年人补充了一句,“也难怪啊,他们在忙工作。”所以钱是最可怕的东西,它会切断人世间的一切,连对父母的感情都会切断。

首页 > 海内外佛教 > 教你通古

教你通古 (168)

大彻大悟⒀

佛陀在那菩提树下整整坐了七天七夜,冥思苦索着世界的现实真象。他沉浸在爱海中,进入了涅槃圆寂之境。日、夜在他的身边变换,而他都丝毫不觉,他的心里说:“我在这里休息,已经达到了那恨生①的愿望,我经过许许多多的周折,实现了这一目标。现在我已经杀掉了假我,枷锁已经打断,这不仅仅是为我自己。”

他知道障碍涅槃的就是那个假我,他是梦幻的梦幻者,又是欲念、虚骗的创造者。现在,他身上这种假我已经消失,只剩下真我——即与神秘、高尚融成一体的佛陀。

接着,悉达多的视线穿过不可见的隐物(大彻大悟后,时空的障碍都不复存在,不再受到视力和听力的限制),看到世界上所有的生灵,并对于他们所处的黑暗和苦难境遇深感同情,他的心像潮水一样汹涌澎湃。他在考虑着如何去解救他们的苦难:“我是不是也该教一教他们?可是怎么教呢?真谛是言语所表达不出来的,谁又能理解呢?”

他说道:“他们怎么能相信世界是另外一个样子,那海、天、山会是和他们所认为的大相径庭呢?”

这时,一个神祇的声音回答了这个问题:“让你慈善的心去怜悯那些最最无知、辛苦挣扎在虚幻中、追求那些无可卜知的目标的芸芸众生吧!”这一神旨在他体内生根开花,同时那馥郁的沁人心脾的圣餐杯花一片怒放,开遍了三界,开遍了天国。第七天的黎明就这样灿烂地到来了。天是一个崭新的天,地是一个全新的地,到处是一片光艳艳的景象。

【注1】佛教认为有生即有苦,故称恨生。

(摘自《释迦牟尼的故事》 [英] 亚当斯·贝克夫人著 赵炜征译)

    补读前5日《一日一读》 补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