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菩提心网—一日一读

首页 > 佛学讲记 > 亲近善知识

亲近善知识(48-3 (总第203)

────────────────────────

(二)所亲近之德

傅味琴讲于太湖吉祥寺 2012.10.5

开经偈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归敬颂
诸佛正法贤圣僧 直至菩提永皈依
我以所修诸善根 为利有情愿成佛
亲近之功德胜利颂文
诸佛诸祖胜法流 现前恩师二摄护
示初中后道险易 稳速至家唯赖师

不要让善知识白辛苦

提要:

  • 释迦佛在世时的僧团也不是十全十美

  • 讲闲话,退他菩提心,罪过很大

  • 团体里烦恼重的众生多,这是善知识的大悲心,有法的力量在,早晚都会转变

  • 帮助众生转变,要有善巧方便

  • 不要让善知识白辛苦

  • 在家生活比度众生更苦,因为儿女更不听你话

  • 对僧起怀疑,主要是只看表面现象,不知道僧的真实功德

释迦佛在世时的僧团也不是十全十美

你要比较一下呀,这个修行团体比别的团体好得多,那就好咧,挑选要这么挑选的。你一定要挑选十全十美的,释迦佛在世的时候,僧团也不是十全十美。我们经书上看到,释迦佛一直批评劣比丘、秽行比丘,释迦佛训得很厉害。到后来有一次,释迦佛实在不高兴,自己走了,他到树林里独自去安居三个月。连2500年前的人,烦恼比现在好得多,尚且如此。所以那些人说闲话退心,是毫无理由的。要看整体,不能看个别呀,个别人能代表整体吗?

讲闲话,退他菩提心,罪过很大

这些人经常说:“这些学生我是看不上。”那么他说的是整体了,这么多学生他一个也看不上,口气很大!“只有老师是好的。”既然老师是好的,你来我这儿,你是跟我学还是跟我学生学了?又糊涂了。你是来跟他们学的,那么你退心。你是来跟我学的呀,我是好的,你为什么不学了呢?所以你们要明白一点:今后这些人的话听不得,谁受影响谁倒霉。这些人背了罪过,自己还不知道呢。你把他们这些话再传开去,你罪过大得不得了,人家受了影响,你退他菩提心,犯根本罪。

团体里烦恼重的众生多,这是善知识的大悲心,有法的力量在,早晚都会转变

我们这个团体,这种表现不好的人有的是,也许比其他地方还多一点,也许比其他地方好得多。为什么说比其他地方好得多?这些人要不了多久,会转变的。我们有法,就有法的力量。为什么又说我们这里这种人可能比其他地方还多一点?因为我老师慈悲啊,宁愿我一个人受苦受难。其他地方看见你不好,马上叫你迁单,“你走吧。”我这儿十多年来,没有叫一个学生迁过单,忍着啊,为了圆满自己的大悲心,就这么忍着。所以我常说这句话:我这儿只有学生不要老师,没有老师不要学生。

帮助众生转变,要有善巧方便

那总要想出个办法来啊,这么多年来,不想办法咋办?我们修行受这么个障碍的影响,进步也太慢了,所以我总是在想办法想办法,想了多少办法啊?我讲给你们听听,开头想了一些还是不行,再想一些,还不行,就再想一些。开头搞了工作组、检查组、青年组、事师组,还是不行啊,那么还得想办法,现在又搞了三皈依学习小组、高标组,最近又搞出来了素质培训小组、整顿小组。

不要让善知识白辛苦

你们千万不要无知无觉,我经常跟同学们开玩笑,他们也跟我开玩笑,但是这些男同学不喜欢开玩笑,开起玩笑来也很不自然,是装模作样的,女同学么比较天真一点。有时候我跟同学开什么玩笑?“有良心吗?”“有良心的。”“听话吗?”“听话的,听话的。”那就行了。不要不受感动,不要再这样不听话下去。

在家生活比度众生更苦,因为儿女更不听你话

可能有人会想:“度众生这么苦,我还是在家里吧。”家里更苦。家里儿女比学生更没有良心,更不听话。你是想得好,实际更苦。

对僧起怀疑,主要是只看表面现象,不知道僧的真实功德

我们对僧起怀疑,主要是不知道僧的真实功德,只看表面现象:这个人剃了头,一般穿了大褂——其实大褂从前是居士穿的,现在也算是出家人穿的衣服——或者么穿海青——海青从前也是居士穿的,特别是读书人秀才穿的——上殿么披了袈裟,从形象上看,这就是出家人。出家人表现不好,居士就要退心,因为他从形象上看,“哎哟,现在的僧啊,我看也不过如此。”他不懂得僧的真实功德。所以不能从形象上来看一切。

首页 > 海内外佛教 > 无常

无常(26)

[泰]  阿姜查著  赖隆彦译

亲自证悟实相,就可自安住

归根究底,修行与证悟的都是自己。解脱痛苦不能依靠别人对我们的看法,靠的是自己内心的状态。别在意他们会怎么说——若我们亲自证悟实相,就可自在安住。

当困难发生时,忆念“法”,想想心灵导师教了你什么。他们教导你要放手,要自制自律,放下事情;他们教导你要如此努力以解决问题。你学习“法”的目的只有一个——解决自己的问题。

我们在此所说的问题是指哪些呢?你认为自己的家庭如何?你对它有任何问题吗?你对于孩子、配偶、朋友或工作有任何问题吗?这些事有时会让你头痛,不是吗?这些便是我们所说的问题。这教法要告诉你的是,你可以用“法”来解决日常生活的问题。

我们既然生而为人,就应能以快乐的心情去生活。我们做好应尽的职责,若事情很困难,就练习忍耐。以正当的方式去谋生是一种修行,那是道德生活的练习。如此快乐与和谐地生活着,便已经很好。

然而,我们经常错失它。别错失它!你若去某个中心或寺院禅修,然后回家和人打架,那便是一种错失。你听懂我在说什么吗?这样做就是一种错失。它意味着你丝毫未见到“法”——那毫无任何利益。

二、无知——阿姜查明镜高悬

一位曾当过八戒女的女士,讲述她初次遇见阿姜查的故事。由于听到很多关于他的传闻,因此当阿姜查一九七九年在伦敦时,她前往汉普斯泰德寺见他。他问她是否禅修,她说曾参加过几次闭关,于是他问她对于“无我”的了解。

“我开始谈论,陷入非常冗长又复杂的解释。我滔滔不绝的议论‘无我’,当我在说话时,感觉我的自我意识像气球般在膨胀。”她说。

当她说完时,阿姜查用泰语说了几个字。

“他说什么?”她问。

“他说你非常无知。”译者讲述。

这位年轻女子并未感到受辱,她为阿姜查说那些话时诚恳的慈悲态度所吸引,最后来到泰国随他出家。

三、非“我”,非“我所”

传统上,阴历初一、初八、十五与二十三日被佛教徒视为布萨日,或“出家日”,在家人在这一天可整日待在寺院中闻法修行。这是古老的佛教习俗。我们的祖先将一个月的二十六天分给在家生活,四天分给出家修行,在家生活的天数要多许多。

    补读前5日《一日一读》 补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