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菩提心网—一日一读
首页 > 佛学讲记 > 盗戒摄修

《四根本修心要门》讲解

二、盗戒摄修(5-10)(总第153)

──────────────────────────

傅味琴讲于开化文殊院 2009.2.12

受菩萨戒的人,有请就要去,
这是为了给众生讲法,不是为了去吃饭

提要:

  • 戒律哪可随便“方便”

  • 七众弟子戒律不同,不能讲错

  • 出家人到居士家不能坐居士的床,但是居士可以坐

  • 居士五戒中是不邪淫,出家人连正淫也不许可

  • 不好好学法、学戒,“若律谓非律,非律说为律”,得到钱财也犯盗戒

  • 到处忙应酬、拜访,也没时间修行了

  • 受菩萨戒的人,有请就要去,这是为了给众生讲法,不是为了去吃饭

  • 无意义的请客吃饭少搞搞吧

戒律哪可随便“方便”

还有的人,总是讲“方便”,意思说“戒律可以开许的”。最容易讲的就是方便妄语,“这是打个方便妄语。”方便妄语,那要非常严重的事情,为了保护众生,方才可以开许。你这么随便的“方便”,将来方便的事情就多了。妄语戒可以“方便”,酒戒也可以“方便”,那么杀也可以“方便”,偷也可以“方便”,全可以“方便”。强盗偷抢了人家的东西,也可以用“方便”说一说,“哎呀,这是一个善巧方便嘛,他即使拿了人家的钱,他心还是好的呀,他拿了人家钱去帮助穷苦的人啊。”偷了人家的钱,去帮助穷苦的人,也叫强盗,也叫小偷。

七众弟子戒律不同,不能讲错

“非律说为律”,有些要求在出家人戒律里有这一条,可是居士戒律里边没有这一条,你不能把出家人的戒条放到居士头上去,“你这样不合戒律。”居士只有五戒,没有这一条啊。

出家人到居士家不能坐居士的床,但是居士可以坐

举例来说,出家人到居士家里去,居士家里睡的床,出家人连床沿都不能坐,因为这个床不清净得很,是他们夫妻的床,居士都有老婆的。可是居士坐一坐就没关系啊,居士是放宽的呀。居士到人家家里去,床沿不能坐,那么叫他坐到哪里去?

比如说像我上海的家小得很,放了一张床,只能再放一张八仙桌,来了客人,围着这个八仙桌要坐八个人,那么只好把床作为两个位置,才能够坐得下,你要放八把椅子,放不下啊。假如居士来了,咱们请他们坐下吃饭,居士说:“我们床沿不能坐。”那行不通嘛。

居士五戒中是不邪淫,出家人连正淫也不许可

拿淫戒来说,居士跟出家人有分别的,居士不邪淫,正淫是许可的,所以能够结婚生孩子。出家人连正淫都不许。那么你非律说为律:居士结婚了,夫妻两个手拉手或者手挽着手出门了,这也是学外国人的样子,那么你说话了,“哎呀,不清净啊,邪淫啊。”(众笑)

不好好学法、学戒,“若律谓非律,非律说为律”,得到钱财也犯盗戒

所以不好好地学法,不好好地学戒,就会把佛门搞得乱七八糟。对的么说错的,错的么说对的,犯了戒么说“我没犯戒”,没犯戒么吓得来“我犯戒了”。人家不懂,看到你会说,还会说戒律,还会说戒律里应该怎么样,还会说“这样是对的,那样是错的”,其实么你全都说错了。人家不懂的人也听不出你说错,还以为你是一个善知识,那么对你供养,你得到了财,也是犯盗戒。

到处忙应酬、拜访,也没时间修行了

“或饷馈请谒”,现在的人特别忙啊,忙什么?东跑西跑,去应酬,或者请客吃饭,或者到这个地方那个地方去拜访有名望的人,忙得不得了啊。

受菩萨戒的人,有请就要去,这是为了给众生讲法,不是为了去吃饭

就拿请客吃饭来说,虽然菩萨戒里有规定,人家请你去吃饭,受过菩萨戒的人还得去,要满众生愿啊,可是你吃了饭要给他讲经说法啊,不是为了吃饭而去,是为了给他们听听法才去的。

无意义的请客吃饭少搞搞吧

这是戒律上有规定的,忙就忙一点吧,倒也罢了,那么你自己就别请客吃饭了!一会儿一桌,一会儿十桌,一会儿素食馆,一会儿什么酒家请客吃饭。现在佛门里边搞请客吃饭也够忙的啊。有的请你来吃饭,还要向你收钱,大殿落成,也要请客吃饭;大殿没有造好,要上粱,也要请个十几桌;开光,又是几十桌,升座,又是几十桌;连佛菩萨生日都要发请帖吃饭。哎呀,真忙啊。

首页 > 海内外佛教 > 佛学问答

佛学问答 (一六九

有关菩提道次第所出问题解答

一六四问:兼则六度次第决定,有何次第及其概要?

答:初生起次第。菩提道次第说:“若有于受用不顾不贪之施,则能受戒;若具防止恶行之戒,当能忍辱;若有不厌难行之忍,则逆缘少,而能精进;若于日夜勤行精进,则心于善生起堪能之三昧;若心等引(定),则生通达真如所有性之慧也。”弥勒经庄严论中说“前前生起后后”,即生起次第。

次为胜劣次第。菩提道次第中说:“前前劣,后后胜”六度前劣后胜,三乘小劣大胜,故知佛教内,乘道皆有胜劣。何以后之智度为殊胜?菩萨欲趣入地道诸果,直达圆满菩提,非通达空性之智慧不可,前五度乃智慧之资粮。具空慧者,必有禅定,有禅定者,不必有空慧。定能伏烦恼,而精进不能,具定必精进,精进者不必皆得定。推之忍戒皆然,戒以忍波罗密始净,不然,说但施一分,即得现上果,须戒方能圆满现上果。施若无戒摄持,则福果不能不断。经说:“无戒之施,多堕恶趣,为多宝龙王等”。

三为粗细次第。菩提道次第中说:“前前较于后后,行与所作,较易而且粗,后后较于前前,行与所作,较难而且细。”

    补读前5日《一日一读》 补读更多